拼音注音 : Yě Xī Guā Miáo
別名 : 小秋葵、香鈴草、山西瓜秧、野芝麻、打瓜花
來源 : 錦葵科木槿屬植物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 L.,以全草、種子入藥。夏秋采,去泥,曬干或鮮用。
性味 : 全草:甘,寒。種子:辛,平 功能主治 : 全草: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全草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Yě Xī Guā Miáo 別名 : 小秋葵(《貴州植藥調(diào)查》),打瓜花 出處 :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為錦葵種植物野西瓜苗的根或全草 生境分布 : 野生或栽培。分布江蘇、安徽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全體被有疏密不等的細(xì)軟毛 藥理作用 : 莖 性味 : 《貴州植藥調(diào)查》:"甘,寒 功能主治 : 治風(fēng)熱咳嗽,關(guān)節(jié)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油調(diào)涂。 復(fù)方 : ①治風(fēng)熱咳嗽:小秋葵根五錢,白糖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②治急性關(guān)節(jié)炎:野西瓜苗五錢至一兩(鮮品二至三兩)。水煎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ě Xī Guā Miáo 別名 : 禿漢頭 英文名 : Herb of Flowerofanhour 出處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野西瓜苗的根或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 原形態(tài) : 野西瓜苗 一年生直立或平臥草本,高25-70cm。莖柔軟,被白色星狀粗毛。葉2型;葉柄長2-4cm,被星狀粗硬毛和星狀柔毛;托葉線形,被星狀粗硬毛;下部的葉圓形,不分裂,上部的葉掌狀3-5深裂,直徑3-6cm,中裂片較長,兩側(cè)裂片較短,裂片倒卵形至長圓形,通常羽狀全裂,上面疏被粗硬毛或無毛,下面疏被星狀粗刺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莖柔軟 藥理作用 : 莖、葉的浸出液(除去粘液),對動物有利尿作用;K+ 、Na+、Cl-之排出亦增加,且超過茶堿。 歸經(jīng) : 肺;肝;腎經(jīng) 性味 : 甘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利咽止咳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臨床應(yīng)用 : 1.治風(fēng)熱咳嗽:小秋葵根五錢 各家論述 : 1.《江蘇植藥志》:治腹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36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野西瓜苗
《中華本草》:野西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