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uān Wěi
別名 : 藍蝴蝶、蛤蟆七 來源 : 鳶尾科鳶尾屬植物鳶尾Iris tectorum Maxim.的根狀莖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活血祛瘀,祛風利濕,解毒 用法用量 : 3~5錢;外用適量,鮮根狀莖搗爛外敷,或干品研末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Yuān Wěi 別名 : 烏園(《別錄》),烏鳶(《綱目》),扁竹(《植物名實圖考》),藍蝴蝶(《廣州植物志》),亦利麻(《廣西中獸醫(yī)藥植》),扇把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土知母(《四川中藥志》),冷水丹、蛤蟆跳缺(江西《中草藥學》),鐵扁擔(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鳶尾科植物鳶尾的根莖。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林下、山腳及溪邊的潮濕地。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干燥根莖呈扁圓柱形 化學成分 : 葉含維生素C很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味 : 辛苦,寒,有毒。①《本經(jīng)》:"味苦,平。"②《別錄》:"有毒。"③《貴陽民間藥草》:"辛,寒,微毒。" 注意 : 體虛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消積,破瘀,行水,解毒。治食滯脹滿,癥瘕積聚,臌脹,腫毒,痔瘺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 ①治食積飽脹:土知母一錢。研細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Yuān Wěi 別名 : 烏園、烏鳶 英文名 : Rhizome of Roof Iris 出處 :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鳶尾的葉或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緣 原形態(tài) : 鳶尾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向陽,耐半蔭,對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各種土壤均能適應(yīng)。春季旺盛期需濕潤。 栽培技術(shù) 以分株繁殖為主,也可用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宜于花后休眠期內(nèi)即新根萌發(fā)前進行,于9月初將一、二年生根莖橫切成段,每段帶2-3個芽,株距25-30cm,栽時根要壓緊,不宜過深,根莖的上部宜暴露于上表以獲得充足的陽光。生育期要注意供應(yīng)充足的水分,4月開花前和6月花凋后各施1次追肥,但花凋后地下部休眠時應(yīng)暫停澆水。種子繁殖:春、秋均可,于露地冷床中播種,4-6星期出苗,種子發(fā)芽不整齊,需細致管理。幼苗4-5片葉帶土移栽。 化學成分 : 葉含大量維生素(belamcandaquinone),鳶尾烯(iristectorene)A-H,鳶尾酮(iristectorone)A-H及單環(huán)三萜酯類化合物。揮發(fā)油含十四酸甲酯(irisquinone),射干醌(belamcandaquinone),鳶尾烯(tetradecanoic acid),5-庚基二氫-2(3H)-呋喃酮[5-heptyldihydro-2(3H)-furanone],6-庚基四氫-2H-吡喃-2-酮(6-heptyltetrahydro-2H-pyran-2-one),二十一烷(heneicosane) 藥理作用 : 1.消炎作用:鳶尾黃酮甙,在試管中有抗透明質(zhì)酸酶的作用,而且不為半胱氨酸所阻斷,它還能抑制大鼠的透明質(zhì)酸性的浮腫而不抑制角叉菜膠性浮腫,對鼠因腹腔注射氮芥引起的腹水滲出亦有抑制作用。2.其他作用:鳶尾黃酮甙,能促進家兔唾液分泌,注射較口服的作用更快而強。 性味 : 辛;苦;涼;有毒 注意 : 體虛便溏及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主咽喉腫痛;肝炎;肝腫大;膀胱炎;風濕痛;跌打腫痛;瘡癤;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絞汁,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各家論述 :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破癥瘕積聚,去水,下三蟲。2.《名醫(yī)別錄》:療頭眩。3.《貴州民間方藥集》:治臌脹病。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療痔瘡及狂犬病。5.《中國藥植圖鑒》:敷腫毒。6.江西《中草藥學》:通便泄熱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37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藥大辭典》:鳶尾
《中華本草》: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