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 Yú Pénɡ ) Yú Nǎo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蝠鲼科動物雙吻前口蝠鲼、日本蝠鲼等的腦髓。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anta birostris(Walbaum)2.Mobula japonica(Muller et Henle)采收和儲藏:捕殺后,取腦髓,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暖水性中上層大型鲼類。主食浮游甲殼類及小魚。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于黃海、東海和南海。2.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1.雙吻前口蝠鲼,體盤菱形,寬逾6m,重達2000kg以上。體盤寬為長的2.2-2.4倍,前緣圓凸,后緣凹入。頭寬大,稍突起,前緣扁平,胸鰭前部分化為側扁的頭鰭,位于頭的兩側,大而長橢圓形,能自由搖動,并能從下向上轉卷成管狀。眼大,側位,眼間隔頻寬,眼球比噴水孔寬約大2倍,噴水孔橫橢圓形。鼻孔亞前位,于上頜角前方??谇拔唬軐挻?,下頜突出,上頜無牙,下頜具一細狹牙帶,牙細小,粒狀,約100余縱行。鰓孔很寬,前后距離約相等。小型背鰭1個,約為腹鰭的1/2,起點約與腹鰭起點相對腹鰭小,長方形,約與胸鰭后角在同一水平級上。尾細短,約為射干長的1.2倍。尾刺1個,短寬,包于皮下。體背淺青灰色,頭的前部及尾的后部均黑褐色,體盤外緣灰褐色,胸鰭外部、后部及腹鰭為青灰色,肛門周圍黑色。大者背面深青褐色,頭側至肩區(qū)具類橢圓形灰白大斑1對,腹面淡白色。2.日本蝠鲼,本種與前種主要差別為:頭鰭中側扁,作角狀突出于眼前,能自由搖動,亦能從下向外轉卷呈“S”形??谙挛?,寬平近前,上下頜具一細牙橫帶,每橫帶約由150縱行組成,前面牙較小,扁圓形;后面牙漸大,橢圓形橫條狀,每牙具1-3個齒頭。尾細長,幾為體長的3倍,尾刺1個,短小。體背面粗糙,青褐色,腹面白色。頭鰭里青褐色;外側白色。尾的兩側具白色小鱗。
性味 :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 化瘀通絡。主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內服:浸酒,適量。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38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魚彭)魚鰓
下一篇: 刺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