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毒,H,中藥,黃草烏" />
  •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黃草烏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8:48:54

      拼音注音 : Huánɡ Cǎo Wū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麗江烏頭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onitum forrestii Stapf[A.lidiangense Chen et Liu]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
      ,除去須根
      、殘莖
      ,多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100m一帶的山地草坡或林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部木里、云南西北部麗江

      原形態(tài) : 麗江烏頭

      ,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
      。塊根胡蘿卜狀
      ,長約5.5cm,直徑1.6cm
      。莖直立,被反曲的短柔毛
      。葉互生
      ;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具稍長柄
      ;莖中部以上葉具短柄
      ,葉柄長2-10mm;葉片寬卵形或五角狀卵形
      ,長7-12cm
      ,寬7-10cm,基部心形
      ,3深裂稍超過中部或至本身長度4/5處
      ,深裂片近今接
      ,兩面被短柔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蝽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具多數(shù)密集的花;花序軸和花梗 密被伸展的淡黃色短柔毛
      ,并混生反曲短柔毛
      ;下部苞片葉狀,中部以上苞片長圓狀線形
      ;花梗長1-2.5cm
      ;小苞片狹長圓形或線形,花兩性
      ,兩側(cè)對稱
      ;萼片5,花瓣?du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紫藍(lán)色
      ,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形
      ,寬0.9-1.1cm
      ,基部至喙長1.7-2cm,喙短
      ;花瓣2
      ,無毛,先端向外彎
      ,唇長約5mm
      ,2淺裂,距長約1mm
      ,半圓形
      ,稍向后彎;雄蕊多數(shù)
      ,無毛
      ,花絲全緣;心皮5
      ,無毛
      。蓇葖果。種子多數(sh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月,果期10月

      性狀 : 性頭腦 鑒別

      ,根圓錐形
      ,長4-5cm,直徑1-1.5cm
      。表面棕色至深棕色
      ,母根具不規(guī)則縱皺縮紋及須根痕;子根稍光滑
      ,具少數(shù)點(diǎn)狀須根痕
      。質(zhì)堅(jiān)硬,不易折斷
      ,斷面白色
      ,可見少數(shù)深棕色散列的小點(diǎn)。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后生破層為3-4列棕色細(xì)胞
      ;皮層細(xì)胞5-6列,類長方形
      ,切向排列
      ,石細(xì)胞密集。內(nèi)皮層顯著
      ,復(fù)合的外韌型維管數(shù)個環(huán)列
      ,母根的每個維管束的外側(cè)有皺縮的薄壁細(xì)胸懷不,子根的復(fù)合維管束5-6個
      。形成層環(huán)類長圓形
      ,木質(zhì)部束導(dǎo)管呈徑向或V字形提列。粉末特征:1.石細(xì)胞多
      ,長條形
      、類方形、長方形或錐形
      ,長50-256μm
      ,直徑20-50μm,紋孔及孔溝明顯
      ,壁厚或稍厚
      。2.淀粉粒單粒呈長圓形、盔帽形或外向錘形
      ,直徑6-24μm,臍點(diǎn)呈點(diǎn)狀
      、一字形
      、八字形;復(fù)粒由2分粒組成

      化學(xué)成分 : 麗江烏頭塊根含粗莖烏頭堿甲(crassicaulineA)

      ,麗烏堿(liwaconitine)
      ,展花烏頭堿(chasmaconitine),烏頭諾辛(aconosine)
      ,卡馬烏頭原堿(cammaconine)
      ,8-去乙酰滇烏堿(8-deacetylyun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
      ,展花烏頭寧(chasmanine)
      ,佛氏烏頭亭(forestine),佛氏烏頭辛(foresticine)
      ,滇烏堿(yunaconitine)
      ,麗江烏頭堿(foresaconitine),即是黃草烏堿丙(vilmorrizaninec)
      ,麗江烏任堿(acoforine)
      ,麗江烏頭辛堿(acoforesticine)麗江烏頭亭堿(acpfprestinine),嗜啦烏頭原堿(dolaconine)
      ,麗日堿甲(liconosine A)
      ,3-去羥-8-去乙酰滇烏堿(3-deoxy-8-deacetyl yunaconitine),3α
      ,13-二羥基麗江烏頭堿(3α,13-dihydroxyforesaconitine)等生物堿
      。還含茴香酸(anisic acid)。

      藥理作用 : 1.抗炎作用

      ,滇烏堿皮下注射10-80μg/kg或灌服50-100μg/kg于大鼠或小鼠
      ,對醋酸、組胺等所致腹腔或皮膚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增高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并能明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
      ,抑制角叉菜膠、蛋清及甲醛所致大鼠足跖水腫
      ,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胸腔白細(xì)胞游走以及棉球所致組織增生也均有顯著抑制作用
      。摘除雙側(cè)腎上腺后仍具有抗炎作用,但滇烏堿不能處長去腎上腺大鼠的生存時間
      ,也不影響腺和堅(jiān)上腺重量
      ,表明滇烏堿抗炎作用與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系統(tǒng)無關(guān)。2.鎮(zhèn)痛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滇 烏堿10μg/kg
      ,20μg/kg,40μg/kg
      ,80μg/kg
      ,100μg/kg的扭體反應(yīng)抑制率分別為15%,25%,45%
      ,71%和87%
      ,ED50為39(34-44)μg/kg。熱板法試驗(yàn)20μg/kg
      ,50μg/kg和100μg/kg的兇制率分別為20%
      ,60%及80%,ED50為42(37-49)μg/kg
      。對一甲醛所致大鼠腳爪疼痛
      ,皮下注射10μg/kg,30μg/kg的鎮(zhèn)痛率為16%和50%
      。3.解熱作用
      ,對酵母所致大鼠發(fā)熱,灌服滇烏大50μg/kg
      ,100μg/kg有顯著才的解熱作用
      。4.對免疫功能 的影響,小鼠對血中碳粒的熟清試驗(yàn)
      ,腹腔注射滇烏堿50μg/kg連續(xù)4天
      ,可明顯提高吞噬指數(shù)和吞噬系數(shù),但去使小鼠肝
      、脾重量明顯減輕
      ,20μg/kg無明顯影響。20μg/kg
      ,50μg/kg還能使小鼠血清總補(bǔ)體活性明顯升高
      ,但對C3含量的影響不明顯。對于綿羊紅細(xì)胞(SRBC)免疫所致小鼠溶血素抗體的生成及溶血空斑形成細(xì)胞數(shù)滇 烏堿無明顯影響
      ,或有所抑制
      ,但對IgG無明顯影響。50μg/kg腹腔注射能顯著延長小鼠耳后移植心肌的存活時間
      ,對大鼠實(shí)驗(yàn)性變態(tài)反應(yīng)性腦脊髓炎有抑制傾向
      。5.毒性,滇烏堿的LD50小鼠灌服
      、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別為12.97(2.95-2.99)mg/kg,0.37(0.35-0.39)mg/kg,0.34(0.32-0.36)mg/kg
      ;大鼠則分別為540(490-590)μg/kg,67(64-70)μg/kg及60(57-63)μg/kg
      。中毒癥狀為活動減少
      ,閉目匐伏,流涎
      ,嘔吐樣反應(yīng)
      ,后肢軟癱
      ,呼吸抑制一般在藥后1h左右死亡,死前有抽搐

      性味 : 味辛;性溫

      ;大毒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濕

      ;鎮(zhèn)痛。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
      ;跌打損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3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
      、丹沙草、生肌草
      、石中珠
      、巖浮萍、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
      ,一名丹草,列入下品
      。1.《別錄》云:“石長生
      ,生咸陽山谷。”2.《本草
      桑白皮
      《中國藥典》:桑白皮拼音注音 : Sānɡ Bái Pí別名 : 桑根皮英文名 : CORTEX MORI來源 : 本品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秋末葉落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竹葉心
      山玉桂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
      。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tuán)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