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ù Tóu Huí
別名 : 追風(fēng)箭、腳汗草、銅班道、虎牙草、擺子草
來源 : 敗醬科敗醬屬植物異葉敗醬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及糙葉敗醬(山敗醬)P. scabra Bunge,以根或全草入藥。秋季采根,去凈泥土,曬干。
性味 : 苦、微酸、澀,涼。
功能主治 : 清熱燥濕,止血,止帶,截瘧。用于子宮糜爛,早期宮頸癌,白帶,崩漏,瘧疾。
用法用量 : 3~5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Mù Tóu Huí
別名 : 墓頭灰(《山西中藥志》),箭頭風(fēng)(《廣西中藥志》)。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敗醬科植物異葉敗醬、糙葉敗醬的根。秋季采挖,去凈莖苗及泥土,曬干。
原形態(tài) : ①異葉敗醬多年生草本,高達1.5米。莖圓柱形,節(jié)明顯,幼枝被短毛。單葉對生;莖基部的葉較大,闊卵圓形至卵圓形,長13~20厘米,寬7~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邊緣具鈍鋸齒,基部往往羽狀全裂,裂片1~2對,倒卵狀披針形,上部的葉3裂,兩側(cè)裂片長卵形,中央裂片卵形;無葉柄。圓錐狀聚傘花序生于枝頂及葉腋;花序軸被白色短柔毛;苞片披針形,小苞片近腎形,淡綠色;花小,兩性,黃色;萼管與子房壁合生;花冠鐘狀,裂片5,卵形;雄蕊4,花藥2室:子房下位,8室,花柱1枚,柱頭頭狀。果實為不開裂的干果,小苞片增大成翅狀,膜質(zhì),近圓形,種子1粒?;ㄆ?~10月。果期10~11月。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廣西等地。②糙葉敗醬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莖叢生,莖上部多分枝,分枝處有節(jié)紋。葉對生;革質(zhì),羽狀分裂,裂片倒披針形、狹披針形或長圓形,有牙齒,頂端裂片較側(cè)裂片略大,葉緣及葉面被毛。聚傘花序頂生,呈傘房狀排列;花軸及花梗上生細毛;苞片狹窄,寓生;花小,黃色,花冠合瓣,5裂;雄蕊4;子房3室,柱頭頭狀。果實翅狀,卵形或近圓形,扁薄如紙,直徑約6毫米,有網(wǎng)紋,種子位于中央。野生于墓地及荒地邊。分布河南、河北、山西及東北等地。
性狀 : ①異葉敗醬的干燥根圓柱形,有分枝,表面黃褐色,有細縱皺紋及圓點狀的支根痕,有時有瘤狀突起。質(zhì)硬,折斷面黃白色,呈破裂狀,橫切面射線細。產(chǎn)于山西,河北、廣西。②糙葉敗醬的干燥根呈不規(guī)則的圓柱形,長短不一,徑約1~1.5厘米。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皺縮易剝落,剝?nèi)ネ馄ず蟪释咙S色。體輕質(zhì)松,斷面呈放射狀裂紋,外層為黃棕色的環(huán)狀紋。有特殊的纈草樣臭氣,味稍苦。以條長、肥實、色棕褐者為佳。產(chǎn)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
藥理作用 : 墓頭回制劑經(jīng)初步試驗,對艾氏癌細胞在試管內(nèi)有抑制及傷害作用;給患有艾氏腹水癌小鼠口服,給艾氏實體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此制劑,也有一定療效。
歸經(jīng) : 《廣西中藥志》:"入心、肝二經(jīng)。"
性味 : 《廣西中藥志》:"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 治溫瘧,婦女崩中,赤白帶下,跌打損傷。①《本草原始》:"治傷寒,溫瘧。"②《河南中藥手冊》:"洗腳,治腳痛。"③《山西中藥志》:"斂肝燥濕,止血。治婦人髖疽,赤白帶下。"④《廣西中藥志》:"祛瘀,消腫。治跌打。"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煎水洗。
復(fù)方 : 治崩中,赤白帶下:墓頭回一把,酒水各半盞,新紅花一捻,煎七分,臥時溫服。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董炳集驗方》)
備注 : 江蘇所用的墓頭回為菊科植物苦荬采的干燥全草。莖細圓柱形,外表青黃色至青紫色。質(zhì)硬而脆,斷面髓部類白色。葉皺縮,綠黃色至枯黃色。頂生黃色頭狀花序。參見"苦荬菜"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ù Tóu Huí
別名 : 地花菜、墓頭灰、箭頭風(fēng)、九頭鳥、追風(fēng)箭、腳汗草、銅班道、虎牙草、擺子草、木頭回、自腳跟
英文名 : Diversifolious Patrinia Root, Root of Scabrous Patrinia, Scabrous Patrinia Root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1.《本草原始》:墓頭回根色黑,氣臭,用此草干久益善。2.《職方典》:箭頭風(fēng)產(chǎn)廣西南寧府山中,花如箭簇。治風(fēng),四肢骨節(jié)痛,煎水熏洗之。3.《植物名實圖考》:墓頭回,生山西五臺山。綠莖肥嫩,微似水芹,葉歧細齒,梢際結(jié)實,攢簇如椒,有毛?!段迮_志》載入藥類,蓋俚方習(xí)用者?!侗静菥V目》載《集驗方》,治崩中、赤白帶下,用墓頭回,當(dāng)即此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敗醬科植物糙葉敗醬或異葉幾醬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subsp.scabra (Bunge) H. J. Wang[Patriniascabra Bunge]2.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雜質(zhì),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向陽山坡、尤多見于土層深厚的土坎上。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2.生于較干燥的山坡上,我國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 1.糙葉敗醬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莖粗短;根粗壯圓柱形。具特異臭氣。數(shù)莖叢生,莖被細短毛?;~倒披針形,2-4羽狀淺裂,開花時枯萎;莖生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厚革質(zhì),狹卵形至披會形,長4-10cm,寬1-2cm,1-3對羽狀深裂至全裂,中央裂片較長大,倒披針形,兩側(cè)裂片鐮狀條形,全緣或偶有齒,兩面被毛,上面常粗糙;近花序之苞地披針形,常不裂。圓錐聚傘花序多數(shù)在枝頂集成分辯率房狀;花萼5,不明顯;花冠筒狀,筒基一側(cè)稍大成短距狀,先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發(fā)育。瘦果長圓柱形,背貼圓形膜質(zhì)苞片;苞片直徑約1cm,常帶紫色?;ü谇锛?。2.異葉敗醬 多年生草本,高達1m,根狀莖橫走,黃白色,無粗根,有少數(shù)須根,具特異臭氣?;~叢生,葉片卵形或3裂,有長柄;莖生葉多變,由3全裂至羽狀全裂,先端裂片最大,莖上部葉常個裂。苞片葉狀,條形,不裂。
性狀 : 性狀鑒別 (1)糙葉敗醬 根不規(guī)則圓柱形,長短不一,常彎曲,直徑0.4-5cm;根頭部粗大,有的分枝。表面粗糙,棕褐色,皺縮,有的具瘤狀突起;栓皮易剝落;脫落后呈棕黃色。折斷面纖維,具放射狀裂隙。體輕,質(zhì)松,具特異臭氣,味稍苦。(2)異葉敗醬 根細圓柱形,有分枝。表面黃褐色,有細縱紋及點狀支根,有的具瘤狀突起。質(zhì)硬,斷面黃白色,呈破裂狀。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1)糙葉敗醬 木栓層為20余列木栓細胞,外側(cè)木栓細胞黃棕,色排列不規(guī)則,易脫落,幾內(nèi)木栓細胞排列較整齊,淺黃棕色,栓內(nèi)層窄,有不規(guī)則裂隙。韌皮部約占半徑1/3。木質(zhì)部導(dǎo)管少管稀少,單個散在或數(shù)個相聚,徑向排列;木纖維發(fā)達,近中心無纖維,有非木化薄壁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鈣簇晶。(2)異葉敗醬 木栓層外側(cè)木栓細胞扁長方形,排列較緊密,色較深,易脫落,向內(nèi)色較淺;木纖維少見,木質(zhì)部外側(cè)形成層處散有薄壁細胞群。
化學(xué)成分 : 糙葉敗醬 根及根莖含揮發(fā)油,其中主成分有: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葎草烯(α-humulene),十氫-4,8,8-三甲基-9-亞甲基-1,4-亞甲基薁(decahydro-4,8,8-trimethyl-9-methylene-1,4-methanoazulene),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3,7,11-trimethyl-1,3,6,10-dodecatetraene),ζ-蓽澄茄醇(ξ-cadinol),β-芹子烯(β-selinene)等,共鑒定了26種成分[1]。另據(jù)報道,油中主成分還有:α-和β-古蕓烯(gurjunene)和正十六烷(n-hexadecane)[2]。異葉敗醬 根含揮發(fā)油0.63%,主成分為異戊酸(isovaleric acid),還含倍半萜烯類,倍半萜醇類和醛、酮、醇等含氧化合物及單萜烯類[3]。另據(jù)報道揮發(fā)油中含α和β-蒎烯(pinene),檸檬烯(limolene),γ-和ξ-欖香烯(elemene),龍腦(borneol),檸檬烯(α-terpineol),β-橄欖烯(β-maaliene),β-橄欖烯(βmaaliene),β-愈創(chuàng)木烯(β-guaiene),ξ-蓽澄茄烯(ξ-cadinene)等[4]。
藥理作用 : 1.抗腫瘤:提取物經(jīng)美蘭試管法、伊紅染色體、體外細胞形態(tài)法及體內(nèi)細胞形態(tài)法實驗,均對艾氏腹水癌細胞有破壞作用;體內(nèi)實驗表明,提取物對艾氏腹水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灌胃給藥組平均生存時間延長3.2-5.7天(21%-53%),腹水量及癌細胞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平均每只小鼠腹水量較對照組減少4.38ml,瘤細胞數(shù)減少801192×106;提取物局部注射可使局部腫瘤逐漸變硬、脫落,潰瘍面修復(fù)治愈。本品注射5g/kg對小鼠肉瘤-180(S180)瘤內(nèi)注射,抑瘤率為62.5%;2.5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5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對S180瘤細胞的細胞毒殺傷效應(yīng)。2.鎮(zhèn)靜:本品揮發(fā)油0.25ml/kg灌胃,可顯著延長小鼠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也增加閾下劑量戊比妥鈉的小鼠入睡率。
鑒別 :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甲醇提取液1ml,水浴蒸干,殘渣以1ml冰醋酸溶解,加醋酐-濃硫酸式液(19:1),混勻,微熱,觀察顏色變化。糙葉敗醬由黃變?yōu)槟G色,后變?yōu)樽霞t色,異葉敗醬由黃變?yōu)樽霞t色。(檢查三萜皂甙)(2)取本品甲醇提取液數(shù)滴于白瓷板上,滴加1%香草西藏濃硫酸數(shù)滴。糙葉敗醬顯深藍紫色,異葉敗醬顯桂冠色,并略囊藍紫色。(檢查揮發(fā)油)
歸經(jīng) : 歸心;肝經(jīng)
性味 : 味苦;微酸澀;性涼
功能主治 : 燥濕止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主赤白帶下;崩漏;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腸癰;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子宮頸癌;胃癌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復(fù)方 : 治崩中, 赤白帶下: 墓頭回一把,酒水各半盞,新紅花一捻,煎七分,臥時溫服。 日近者一服,久則三服。(《董炳集驗方》)
各家論述 : 1.《本草原始》治傷寒,溫瘧。2.《河南中藥手冊》:洗腳,治腳痛。3.《山西中藥志》:斂肝燥濕,止血。治婦人髖疽,赤白帶下。4.《廣西中藥志》:祛瘀,消腫。治跌打。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3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埋博樹
下一篇: 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