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ù Tōnɡ Gēn
別名 : 八月瓜根(《分類草藥性》)。
出處 : 《藥性論》
來源 : 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葉木通及白木通的根。9~10月采。
原形態(tài) : 植物形態(tài)詳"八月札"及"木通"條。
性味 : 苦,平。①《草木便方》:"辛澀,溫。"②《重慶草藥》:"味甜,性溫,無毒。"③《江西草藥》:"苦,平。"
功能主治 : 祛風,利尿,行氣,活血。治風濕關節(jié)痛,小便不利,胃腸氣脹,疝氣,經(jīng)閉,跌打損傷。①《藥性論》:"治項下癭瘤。"②《草木便方》:"補腎益精,強陰。治勞傷,疝氣,腰腳腫疼,損傷。"③《分類草藥性》:"治風濕腰痛,膀胱疝氣,咳嗽。"④《重慶草藥》:"治癆傷吐血,閉經(jīng),腰背痛,痔漏,帶濁,月瘕,跌打損傷。"⑤《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止痛,行氣活血,利尿解毒。"⑥《四川常用中草藥》:"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磨汁或浸酒。外用:搗敷。
復方 : ①治關節(jié)風痛,陳傷,閉經(jīng):三葉木通報或藤莖五錢。水煎服,或沖黃酒服。②治尿閉:三葉木通根四至五錢。水煎服。③治胃腸脹悶:三葉木通根五錢,紅木香五錢。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④治腰痛:三葉木通根一兩,浸酒服。⑤治疝:三葉木通根二兩,豬瘦肉半斤。水煨,服湯食肉,每日一劑。⑥治睪丸腫痛:三葉木通根一至二兩,枸骨根二兩,雞蛋一個。水煎,服湯食蛋。(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藥》)⑦治小兒疝氣,肚痛:八月瓜根唐水少許服。(《重慶草藥》)⑧治風濕,跌打損傷,筋骨痛,腰背痛:八月瓜根。搜山虎,八爪龍、白龍須、見血飛、大小血藤、內(nèi)紅消、海金沙各五錢至一兩,地胡椒減半,泡酒服。(《重慶草藥》)⑨治蝮蛇咬傷:三葉木通鮮根-至二兩,水煎服;另取全草搗爛外敷傷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 : 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及白帶過多:取木通藤根(鮮)和泡桐樹根(玄參科植物毛泡桐或泡桐的根部)各4兩,洗凈切碎,與肥豬肉半斤同煨,以爛為度。然后吃肉喝湯,分2天4次服完。服藥期間忌生冷、辣物及食鹽,可放白糖適量調(diào)味。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9例,白帶過多133例,均服2~4劑見效。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ù Tōnɡ Gēn
別名 : 八月瓜根
英文名 : root of Austral Akebia, root of Threeleaf Akebia, root of Fiveleaf Akebia
出處 : 出自《藥性論》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三葉木通A.trifoliata(Thunb.)Koidz.及白木通A.trifoliata (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kebia quinata (Thunb.)Decne.2.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Clematistrifoliata Thunb.]3.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Trifoliata (Thunb.) Koidz.var. Australis (Diels) Rehd.,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Akebia quinata (Thunb.) Decne.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曬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山溝、溪旁等處的喬木與灌木林中。資源分布:1.分布于陜西、山東、江蘇、安微、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等地。2.分布于河北、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河南、和長江流域各地。3.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陜西、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 1.木通 落葉木質纏繞灌本,長3-15cn,全株無毛。幼枝灰綠色,有縱紋。掌狀復葉,小葉片5,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6cm,先端圓常微凹至具一細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短總狀花序腋生,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序基部著生1-2朵雌花,上部著生密而較細的雄花;花補3片;雄花具雄蕊6個;雌花較大,有離生雌蕊2-13。果肉質,漿果狀,長橢圓形,或略呈腎形,兩端圓,長約8cm,直徑2-3cm,熟后紫色,柔軟,沿腹縫線開裂。種子多數(shù),長卵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8月。2.三葉木通 與前種相近。主要區(qū)別點:葉為三出復葉;小葉卵圓形、寬卵圓形或長卵形,長寬變化很大,先端鈍圓、微凹或具短尖,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微呈心形,邊緣淺裂或呈波裝,側脈5-6對。3.白木通 本變種形態(tài)與三葉木通相近,但小葉全緣,質地較厚。
化學成分 : 木通根含豆甾醇、β-谷甾醇及胡蘿卜甙(dau-costerol)。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性味 : 苦;性平;歸膀光;肝經(jīng)
注意 : 苦寒能利,凡病人脾虛作瀉者勿服。
功能主治 : 祛風通絡;利水消腫;行氣;活血;補肝腎;強筋骨。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經(jīng)閉;疝氣;睪丸腫痛;脘腹脹悶;小便不利;帶下;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磨汁或浸酒。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各家論述 : 1.《藥性論》:治項下癭瘤。2.《草木便方》:補腎益精,強陰。治勞傷,疝氣,腰腳腫疼,損傷。3.《分類草藥性》:治風濕腰痛,膀胱疝氣,咳嗽。4.《重慶草藥》:治癆傷吐血,閉經(jīng),腰背痛,痔漏,帶濁,月瘕,跌打損傷。5.《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祛風止痛,行氣活血,利尿解毒。6.《四川常用中草藥》:治咳嗽痰多。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3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木蹄
下一篇: 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