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í Hóu Lí
別名 : 圓棗子、藤梨(《河南中草藥手冊》),洋桃藤(《貴州藥植目錄》)。
出處 : 《河南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獼猴槐科植物軟棗獼猴桃的根、葉。秋、冬挖根;夏季采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谷、林下及灌木叢中。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等地。
原形態(tài) : 大藤本,長可達30米以上。嫩枝有時有灰白色疏柔毛,老枝光滑;莖皮淡灰褐色,莖髓褐色,片狀。葉片膜質(zhì)到紙質(zhì),卵圓形、橢圓狀卵形或矩圓形,長6~13厘米,寬5~9厘米,先端突尖或短尾尖?;繄A形或心形,少有近楔形,邊緣有銳鋸齒,下面在脈腋有淡棕色或灰白色柔毛,其余無毛,葉柄及葉脈干后常帶黑色。腋生聚傘花序有花3~6朵;花白色,直徑1.2~2厘米;花被5,萼片僅邊緣有毛;雄蕊多數(shù);花柱絲狀,多數(shù)。漿果球形到矩圓形,光滑,先端有短尾狀嘴?;ㄆ?~6月。果熟期8月。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獼猴桃堿。
性味 : 江西《中草藥學(xué)》:"淡微澀。"
功能主治 : 健胃,清熱,利濕。治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黃疸,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①《河南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利尿,止血。"②《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消腫,生肌。"③江西《中草藥學(xué)》:"健胃,活血,催乳,消炎。"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2兩。
復(fù)方 : ①治食道癌:獼猴梨根配水楊梅根二兩,野葡萄根一兩,半枝蓮五錢,半邊蓮五錢,鳳尾草五錢,白茅根五錢。水煎服。(江西《中草藥學(xué)》)②治黃疸:獼猴梨根一兩,茜草五錢,淡竹葉二錢,蒼耳子根三錢,小薊五錢。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③治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獼猴梨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江西《中草藥學(xué)》)④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獼猴梨根五錢,木防己五錢,葒草三錢,虎杖三錢。水煎服。(《河南中草藥手冊》)⑤催乳:獼猴梨根二至三兩。水煎服。(江西《中草藥學(xué)》)⑥治外傷出血:獼猴梨葉適量,焙干研末撒傷處。(《河南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癌:用藤梨根配合虎杖,以乙醇提取法制成糖漿(每60毫升含藤梨根2兩,虎杖1兩),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飯前服。共治18例,其中胃竇部癌9例,胃小彎癌2例,胃底賁門癌4例,胃體癌3例;服藥時間最短1周,最長3個月。結(jié)果顯效(原發(fā)腫瘤或轉(zhuǎn)移灶縮小1/2以上,癥狀、體征顯著好轉(zhuǎn),X線證實病灶明顯縮小和好轉(zhuǎn))3例,有效(原發(fā)腫瘤或轉(zhuǎn)移灶縮小1/2以下,癥狀、體征有好轉(zhuǎn),X線攝片有不同程度好轉(zhuǎn))7例,無效8例。據(jù)初步觀察,本藥對胃癌有近期緩解癥狀的作用,特別是對上腹部疼痛伴有嘔吐、便秘的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止吐及通便效果,并能增進食欲;對胃竇部及胃小彎癌療效較好。少數(shù)病人的包塊有所縮小。但服藥后有頭昏、心慌、上腹不適或腹瀉等副作用;且癥狀緩解期短,有的出現(xiàn)反復(fù)。此外,民間亦有單用藤梨根治療癌癥的報道,即用生藥2~5兩,加水用文火煎3小時以上,兩次分服,15~20天為一療程,一般服四個療程,療程間休息數(shù)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獼猴桃藤中汁
下一篇: 獼猴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