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Máo Cǎo Yè
出處 : 《重慶草藥》
來源 : 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葉片,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 : 葉和莖中得到無羈萜、山小桔萜醇及其甲醚、羊齒烯醇及其甲醚、羊齒烯酮、蘆竹素等三萜化合物。
功能主治 : 通經(jīng)絡,配合風濕筋骨藥用。
復方 : ①治婦女產(chǎn)后風濕痛:老茅草葉、石菖蒲、陳艾。水煎外洗。②治發(fā)風丹:茅草葉、南木葉、糠殼(炒)各一兩。以水煎服。(功用主治以下出《重慶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Máo Cǎo Yè
英文名 : Leaf of Lalang Grass
出處 : 出自《重慶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mperata cylindrica P.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向陽干草地或山坡上。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 白茅,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莖白色,匍匐橫走,密被鱗片。稈從生,直產(chǎn),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被多數(shù)老葉及殘留的葉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根出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寬3-8mm,葉鞘褐色,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具短葉舌。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頂生,圓筒狀,長5-20cm,寬1-2.5cm;小穗披針形或長圓形,成對排列在花序軸上,其中一小穗具較長的梗,另一小穗的梗較短;花兩性,每小穗具1花,基部被白色絲狀柔毛;兩穎相等或第1穎稍短而狹,具3-4脈,第2穎較寬,具4-6脈;稃膜質(zhì),無毛,第1外稃卵狀長圓形,內(nèi)稃短,第2外稃披針形,與內(nèi)稃等長;雄蕊2,花藥黃色,長約3mm;雌蕊1,具較長的花柱,柱頭羽毛狀。穎果橢圓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長柔毛?;ㄆ?-6月,果期6-7月。
化學成分 : 葉和莖中得到無羈萜(friedelin),山柑子萜醇(arborinol)及其甲醚,羊齒烯醇(fernenol)及其甲醚,山柑子萜酮(arborinone),蘆竹素(arundoin)等三萜化合物。
性味 : 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 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皮膚風疹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
臨床應用 : 配合風濕筋骨藥用。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4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茅栗根
下一篇: 茉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