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Niǔ Dù Ténɡ
別名 : 白花茶、假素馨、豬肚勒、青藤子花
來源 : 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扭肚藤Jasminum amplexicaule Buch.-Ham.,以莖、葉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段,曬干。
性味 : 微苦,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利濕消滯。用于急性胃腸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結(jié)膜炎,急性扁桃體炎。
用法用量 : 0.5~1兩。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Niǔ Dù Ténɡ
別名 : 白花茶、假素馨、青藤仔花(《嶺南采藥錄》),左扭藤(《嶺南草藥志》)。
出處 : 《嶺南采藥錄》
來源 : 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的嫩莖葉。夏、秋采收嫩枝葉,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野生,常攀援于灌木叢中。分布我國南部。產(chǎn)于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 藤狀灌木,高2~4米。小枝微有毛。單葉對(duì)生;卵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尖,基部渾圓、截頭狀或稍心形,被微毛或近禿凈或沿背脈上有柔毛,具短柄。聚傘花序稠密,常生于側(cè)枝之頂,多少被柔毛;花柄極短,長2~3毫米,被疏毛或近禿凈;萼被毛,裂片線形,長5~10毫米;花冠白色,芳香,高腳碟狀,管長約2~3厘米,裂片矩圓形,長6~10毫米;雄蕊2,內(nèi)藏;子房上位,2室。果球形,直徑約4毫米?;ㄆ?月。
性狀 : 干燥莖圓柱形,多截成長約3~5厘米的段落,粗約1~5毫米;幼枝茶褐色被疏毛,或近光滑,節(jié)部稍膨大。質(zhì)堅(jiān),斷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顯的髓部或形成空洞。葉茶褐色,對(duì)生,卵狀披針形,全緣,質(zhì)薄而脆,易碎。以葉多、茶褐色、枝少者為佳。
性味 : 《嶺南草藥志》:"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治濕熱腹痛,腸炎,痢疾,四肢麻痹腫痛,瘰疬,疥瘡。①《嶺南采藥錄》:"治濕熱腹痛,大便不暢,煎服。煎湯洗瘡疥。"②《嶺南草藥志》:"清利濕熱及消滯。"③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腸炎,痢疾,消化不良,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復(fù)方 : ①治濕熱腹痛:扭肚藤五錢,阮生龍五錢,烏臼樹三錢,紅救主三錢,七枝蓮三錢,獨(dú)腳柑三錢,槐花米三錢。水煎服。②治四肢麻痹腫痛:假素馨適量,與豬蹄煎湯服。③治鼠疬:白花茶葉、老鼠柏。二味共燉酒內(nèi)服,其渣外敷。④治牙骹蛇(牙骹附近患淋巴管炎,很快令牙關(guān)不能開合):扭肚藤葉五錢,不七草五錢.水瓜葉五錢,白菊花五錢。搗爛取水服,藥渣加三黃散敷患處。⑤治乳瘡:扭肚藤一兩,趕狗章二錢。水煎服。⑥治流血不止:扭肚藤曬干研末密封,適量內(nèi)服或外用。(選方出《嶺南草藥志》)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Niǔ Dù Ténɡ
別名 : 假素馨、白花菜、毛毛茶
出處 :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的枝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Jasminum elongatum(Bergium) Willd.[J.undulatum Ker-Gawl.;J.amplexicaule Buch.-Ham.」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灌木叢?;旖涣旨吧车亍YY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
原形態(tài) : 攀援灌木,高1-7m。小枝圓柱形,疏被短系毛至密被黃褐色絨毛。葉對(duì)生,單葉;葉柄長2-5mm;葉片紙質(zhì),卵形、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1cm,寬2-5.5cm,先端短尖或銳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兩面被短柔毛,或除下面脈上被毛外,其余近無毛,側(cè)脈3-5對(duì)。聚傘花序密集,頂生或腋生,通常著生于側(cè)枝頂端,有花多朵;苞片線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mm;花梗短,長1-4mm,密被黃色或疏被短柔毛,有時(shí)近無毛;花微香;花導(dǎo)密被柔毛或近無毛,內(nèi)面近邊緣處被長柔毛,裂片6-8枚,錐形,長0.5-1mm,邊緣具睫毛;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2-3cm,徑1-2mm,裂片6-9枚,披針形,長0.8-1.1cm,寬3-5mm,先端銳尖。果長圓形或卵圓形,長1-1.2cm,徑5-8mm,呈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呈類圓柱形,多扭曲成團(tuán),或截段,長3-5cm,直徑1-5mm;幼枝茶褐色,有疏毛或近光滑,節(jié)部稍膨大;質(zhì)堅(jiān),斷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顯的髓部或形成空洞。葉對(duì)生或脫落,多卷曲皺縮,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長3-7cm,寬1.5-3cm,先端短尖,基部略呈心形,二面茶褐色,下面脈上有柔毛,葉柄短,長約5mm。氣微香,味微澀。以葉多、枝少、色茶褐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 莖葉中含有扭體藤甙(jasamplexoside)A、B、C,10-羥基-女貞甙(10-h(huán)ydroxyligustroside)和素馨屬甙(jasmi-noside)等斷環(huán)烯醚甙成類化合物[1]。
性味 : 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瀉??;腹痛里急后重;風(fēng)濕熱痹;四肢腫痛;瘟疬;瘡疥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撤;或搗敷。
各家論述 : 1.《嶺南采藥錄》:治濕熱腹痛,大便不暢,煎服。煎湯洗瘡疥。2.《嶺南草藥志》:清利濕熱及消滯。3.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治腸炎,痢疾,消化不良,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骨折。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5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扭序花
下一篇: 檸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