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Pínɡ Pénɡ Cǎo Zǐ
別名 : 水粟包(《綱目》),萍蓬子(姚可成《食物本草》)。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睡蓮科檀物萍蓬草的種子。秋季果熱時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池沼、河流等淺水中。分布華東、華南、西南、東北等地。
原形態(tài) : 萍蓬草(《本草拾遺》),又名:水粟(《綱目》),萍蓬蓮、黃金蓮、水面一盞燈、水萍蓬、矮萍蓬。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肥大,橫臥。葉漂浮,闊卵狀,長6~17厘米,寬6~12厘米,基部深心形,上面亮綠色,下面紫紅色,密生細毛,側脈羽狀;葉柄有細毛;生于水中的葉,質略柔薄?;▎紊诨üm敹耍∷?,直徑3~4厘米;萼片5,革質,大而色黃,橢圓狀卵形;花瓣小,多數(shù),楔狀矩圓形,頂端截形或微凹,背面有蜜腺;雄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柱頭盤狀,有8~10個輻射狀淺裂。漿果卵形,基部窄狹;具宿存萼片和柱頭。種子多數(shù),粟米狀,革質,假種皮肉質?;ㄆ?~8月。
藥理作用 : 同屬植物日本萍蓬草,又名川骨,含脫氧萍蓬草素(堿),有麻痹呼吸中樞的作用。
性味 : 《綱目》:"甘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 : ①《綱目》:"助脾厚腸。"②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滋養(yǎng)強壯,健胃,調經。治體虛衰弱,消化不良,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5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Pínɡ Pénɡ Cǎo Zǐ
別名 : 水粟包、水粟子、萍蓬子。
英文名 : Seed of Dwarf Cowlily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萍蓬草的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uphar pumilum(Hoffm.)DC.采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池沼、河湖淺水中。資源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河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 萍蓬草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肥大,橫臥。直徑2-3cm,葉漂浮,紙質;闊卵狀,長6-17cm,寬6-12cm,先端圓鈍,基部彎缺呈深心狀,上面光亮,綠色,下面紫紅色,密生柔毛,側脈羽狀;葉柄長20-50cm;有柔毛?;üiL40-50cm;花單生梗端,漂浮水面,直徑3-4cm;萼片5,黃色,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cm;花瓣小窄楔形,長5-7mm,先端微凹,背面有蜜腺;雄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柱頭盤狀,通常具8-10輻射狀淺,淡黃色,或帶紅色。漿果卵形,長約3cm,基部狹窄,具宿存萼片和柱頭;種子多數(shù)矩圓形,長5mm,褐色,革質,假種皮肉質?;ㄆ?-7月,果期7-9月。
化學成分 : 同屬植物日本萍蓬草 Nuphar japonica ,又名川骨,含脫氧萍蓬草素(堿)(Desoxynupharidin),有麻痹呼吸中樞的作用。
歸經 : 脾;胃;腎經
性味 : 甘;性平
功能主治 : 健脾胃;活血調經。主脾虛食少;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6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菩提香
下一篇: 萍蓬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