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í Lín Cài
別名 : 雞腳菜(《綱目》),鹿角菜(《琉球國志略》),雞膠菜(《羅源縣志》)。
出處 : 《綱目拾遺》
來源 : 為紅翎菜科植物麒麟菜或珍珠麒麟菜的藻體。
原形態(tài) : ①麒麟菜藻體長12~30厘米,寬2~3毫米,肥厚多肉,紫紅色,軟骨質(zhì),不規(guī)則的分枝?;烤咭粓A盤狀的固著器,上生少許纖維狀根。分枝圓柱形,腋角廣開,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對生、偏生,或為叉狀分枝,頂端往往尖細(xì),四周具疣狀突起。分枝上部的突起密集,在下部的稀疏。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皮層的最外2~3層細(xì)胞較小,向內(nèi)則為漸大的薄壁細(xì)胞,髓部中央有藻絲。四分孢子囊集生。囊果突起于藻休表面,為半球形。分布我國臺灣沿岸。日本(琉球)、馬來群島、印度尼西亞等地亦有分布。②珍珠麒麟菜藻體黃綠色至紫紅色,腹面暗紅,平臥,分枝彼此重迭,纏結(jié)成徑約10~20厘米之團(tuán)塊。分枝為圓柱形或稍扁壓,寬5~10毫米,二叉式或偶有三叉式、四叉式分枝;表面突生乳頭狀或圓錐狀突起,在較老的枝上乳頭狀突起較低,或不明顯,腹面突起較少。藻體腹面有多數(shù)固著器,有的在較長的小枝頂端具有一圓盤狀固著器,附著于其他分枝,使藻體愈合成團(tuán)。本種外形變異。甚大,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皮層約2~3層;髓部厚,散布著較多的小細(xì)胞。一般生于大干潮線下1~2米處的碎珊瑚上。分布我國海南(瓊海)和臺灣。日本(琉球群島)亦有分布。
化學(xué)成分 : 麒麟菜含粘質(zhì),粘質(zhì)的成分中有半乳糖、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酯鈣鹽、3,6-去水半乳糖、D-葡萄糖醛酸和D-木糖。
性味 : 《綱目拾遺》:"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 : 《綱目拾遺》:"消痰。能化一切痰結(jié),痞積,痔毒。"
復(fù)方 : 治辛苦勞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麒麟菜洗去灰一兩,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錢食之。(《養(yǎng)生經(jīng)驗補遺》石花膏)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Qí Lín Cài
別名 : 雞腳菜、鹿角菜、雞膠菜
英文名 : agar-agar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琉球國志略》:雞腳菜、麒麟菜,俱生海灘上,頗相似,有黃、白二種。2.《綱目拾遺》:麒麟菜,出海濱石上,亦如瓊枝菜之類,瓊州府海濱亦產(chǎn)。今人蔬食中多用之,煮食亦酥脆;又可煮化為膏,切片食。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紅翎菜科植物麒麟菜及珍珠麒麟菜的藻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cheuma muricatum(Gmel.)Web.van Bos.;Eucheuma okamurai Yamada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大干潮線下1-2m處的珊瑚礁上。2.生于低潮帶下2-5m深處的珊瑚礁上。資源分布:1.分布于臺灣、海南及西沙群島等海域。2.分布于臺灣、海南等沿海。
原形態(tài) : 1.麒麟菜 藻體紫紅色,軟骨質(zhì),肥厚多肉,長12-30cm,寬2-3mm,體圓柱形,不規(guī)則的分枝。腋角廣開,近于水平伸出,互生、對生、偏生或數(shù)回叉狀分枝,先端尖細(xì),兩邊或周圍具疣狀突起。于分枝上部的突起密集,在下部的稀疏。髓部中央有藻絲。四孢子囊集生。帶形分裂。囊果突起于體表而呈半球形。固著器盤狀。2.珍珠麒麟菜 藻體北面黃綠色至紫紅色;腹面暗紅色,長10-20cm,匍匐,主枝圓柱形或略扁,寬0.5-1cm,二至三回叉狀分枝,分枝亞圓柱形較粗短,彼此相互重疊,纏繞成團(tuán)塊狀。枝體表面有乳頭狀或圓錐狀突起,老枝上突起較低或不明顯,腹面突起較少而有多數(shù)固著器,有時在較長小枝頂端亦生出圓盤狀固著器,以便互相吸附,故本種外形變異較大。髓部厚,薄壁細(xì)胞大,胞間散布較多小細(xì)胞。囊果半球形,于體表或腹面生成。
性狀 : 性狀鑒別 (1)麒麟菜 藻體紫紅色,主枝圓柱形,具不規(guī)則分枝。分枝互生、對生、偏生或叉狀分枝,枝端細(xì)尖,周圍具疣狀突起。分枝上部突起較密。氣腥,味咸。(2)珍珠麒麟菜 藻體分枝相互纏繞成團(tuán)狀。枝表面具乳頭狀或圓錐狀突起,老枝上不明顯。腹面有多數(shù)固著器,并有少數(shù)乳頭狀突起。
化學(xué)成分 : 麒麟菜含D-半乳糖(D-galactose),3,6-脫水-D-半乳糖(3,6-anhydro-D-galactose),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半乳糖硫酸酯,半乳糖硫酸鈣鹽,D-木糖(D-xylose)等。
歸經(jīng) : 肺;腎經(jīng)
性味 : 咸;平
功能主治 : 消痰;清熱。主瘰疬;咳嗽;癭瘤;痔瘡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復(fù)方 : 治辛苦勞碌之人,或嗜酒多欲,忽生外痔:麒麟菜洗去灰一兩,用天泉水煮烊,和白糖五錢食之。(《養(yǎng)生經(jīng)驗補遺》石花膏)
各家論述 : 《綱目拾遺》:消痰。能化一切痰結(jié),痞積,痔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6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麒麟尾
下一篇: 黔桂醉魂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