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中藥材

      山慈姑

      中醫(yī)世家 2023-05-04 09:28:47

      拼音注音 : Shān Cí Gū

      別名 : 金燈(《本草拾遺》)

      ,鹿蹄草(《經(jīng)驗方》)
      ,山茨菰(《百一選方》)
      ,山茨菇(《滇南本草》),朱姑、鬼燈檠(《綱目》)
      ,毛姑(《本草從新》)
      ,毛慈姑(《藥材資料匯編》),泥冰子(《中藥材手冊》)
      ,處姑
      、白地栗、白毛姑(《藥材學》)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蘭科植物杜鵑蘭

      、獨蒜蘭等的假球莖
      。5~6月挖職假球莖
      ;除去莖葉、須根
      ,洗凈
      ,曬干。

      原形態(tài) : ①杜鵑蘭多年生草本

      ,高40厘米左右
      。假球莖卵球形,肉質(zhì)
      。頂端生葉1(~2)片
      ,葉片披針狀長橢圓形,長20~30匣米
      ,寬4~5厘米
      ,先端略尖,基部楔形
      ,具縱向主脈3條
      ,全緣,具葉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ㄇo直立,疏生3葉鞘
      ,抱莖
      ;總狀花序長10~20厘米,有花10~20朵
      ,偏側(cè)而生
      ;苞片線狀披針形,薄膜質(zhì)
      ,長3厘米左右
      ,先端銳尖;花下垂,綠色至紅紫色
      ;萼片及花瓣呈線狀倒披針形
      ,長3~3.5匣米,先端銳尖
      ,唇瓣肥厚
      ,長約3厘米,基部稍膨大
      ,先端近3裂
      ,側(cè)裂片披針形,中間裂片長橢圓形
      ,長9毫米左右
      ,先端截形,反曲
      ;蕊柱長2.5厘米
      。蒴果長2~2.5厘米,無梗
      ,下垂
      。花期夏季
      。生山溝陰濕處
      。分布黃河流域至西南、華南等地
      。②獨蒜蘭
      ,又名:冰球子。多年生草本
      。假球莖狹卵形或圓錐狀長頸瓶形
      ,高1.5~2厘米。葉1片
      ,橢圓狀披針形
      ,長約10厘米,寬約2厘米
      ,生于假球莖的頂端
      。花葶直立
      ,生花1朵
      ,下部有2~3個鞘;苞片長圓形
      ,長2~3厘米
      ;萼片近直立
      ,披針形,長4厘米
      ;花瓣近線形
      ,長4.5厘米;唇瓣從楔形基部起逐漸擴大
      ,長4厘米
      ,有不明顯的3裂,中部為不等邊四方形
      ,邊緣為嚙蝕的撕裂狀
      ,上面沒有龍骨突起;子房下位
      ,細瘦
      。蒴果長圓形,直立
      ,連于房柄長近約3厘米
      。生山溝巖石上
      。分布我國西南
      。以上植物的葉(山慈姑葉)、花(山慈姑花)亦供藥用
      ,各詳專條

      性狀 : ①杜鵑蘭的干燥假球莖呈圓球狀尖圓形或稍扁平

      ,直徑1~2厘米。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細小皺折
      。頂端有一圓形的蒂跡;底郎凹陷處有須根
      ,須根長約1~3厘米
      ,粗1~2毫米;腰部有下凹或突起的環(huán)節(jié)
      ,俗稱"腰帶"
      。假球莖周圍被有或疏或密的金黃色絲狀毛須及黑色細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蛞褜㈨毟巴馄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質(zhì)堅實,內(nèi)心黃白色或烏黑色
      ,粗糙
      。味淡,微香
      ,遇水有粘性
      。以個大
      、飽滿、斷面黃白色
      、質(zhì)堅實者為佳
      。主產(chǎn)四川、貴州等地
      。②獨蒜蘭的干燥假球莖呈圓球形或不規(guī)則塊狀
      ,直徑1~1.5厘米,頂端漸突起
      ,基部臍狀
      ,有須根或須根痕。腰帶往往在凹入部
      ,故不甚明顯
      ,撞去表皮者表面呈黃白色、淺黃色或灰黃色
      ,帶有表皮者呈淺棕色或棕色
      ,光滑,或有皺紋及深溝
      。質(zhì)堅硬
      ,難折斷,斷面角質(zhì)半透明
      。氣微弱
      ,味淡微苦,稍粘
      。除上述品種外
      ,尚有獨蒜蘭屬植物云南獨蒜蘭(參見"獨葉白芨"條)及山蘭屬植物冰球子(四川、西藏)等的假球莖
      ,亦作山慈姑入藥

      炮制 : 除盡須根,洗凈

      ,清水浸泡2~4小時
      ,取出潤透,切片
      ,曬干
      。搗碎用亦可。

      歸經(jīng) : 入肝

      、脾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jīng)
      。"②《本草再新》:"入肝
      、肺二經(jīng)
      。"

      性味 : 甘微辛,寒

      。①《本草拾遺》:"有小毒
      。"②《綱目》:"甘微辛,有小毒
      。"③《本草經(jīng)疏》:"味辛
      ,氣寒。"

      注意 : 正虛體弱患者慎服

      功能主治 : 消腫

      ,散結(jié),化痰
      ,解毒
      。治癰疽疔腫,瘰疬
      ,喉痹腫痛
      ,蛇、蟲
      、狂犬傷
      。①《本草拾遺》:"主癰腫瘡瘺,瘰疬結(jié)核等
      ,醋磨敷之
      ,亦除皯瘖。"②《滇南本草》:"消陰分之痰
      ,止咳嗽,治喉痹
      ,止咽喉痛
      。治毒瘡,攻癰疽
      ,敷諸瘡腫毒
      ,有膿者潰,無膿者消
      。"③《綱目》:"主疔腫
      ,攻毒破皮。解諸毒
      ,蛇蟲
      、狂犬傷。"④《本草再新》:"治煩熱痰火
      ,瘡疔痧痘
      ,瘰疬結(jié)核
      。殺諸蟲毒。"⑤《國藥的藥理學》:"為粘滑藥
      。用于嘔吐下痢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2錢

      ;磨汁或入丸
      、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diào)敷

      復方 : ①治癰疽惡瘡

      ,湯、火
      、蛇
      、蟲、犬
      、獸所傷
      ,時行瘟疫,山嵐瘴氣
      ,喉閉喉風
      ,久病勞瘵;解菌蕈菰子
      、砒石毒藥
      ,死牛、馬
      、河豚魚毒:文蛤(捶破
      ,洗,焙
      ,末)三兩
      ,山慈姑(去皮凈,末)二兩
      ,麝香(另研)三分
      ,千金子(去殼,研
      ,去油取霜)一兩
      ,紅牙大戟(去蘆,焙干
      ,末)一兩半
      。用糯米煮濃次為丸,分為四十粒
      。每服一粒
      ,用井花水或薄荷湯磨服
      ,利一、二次
      ,用粥止之
      。(《外科精要》玉樞丹,即《百一選方》解毒萬病丸)②治癰疽疔腫
      、惡瘡及黃疸:慈姑(連根)
      、蒼耳草等分。搗爛
      ,以好酒一鐘
      ,濾汁溫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蚋芍疄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每酒服三錢。(《乾坤生意》)③去酐蹭:山慈姑根
      ,搗涂面上
      。(《普濟方》)④面皰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
      ,早上洗去
      。⑤牙齦腫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湯隨時漱口
      ,漱后吐出
      。⑥癰疽疔痛。用山慈姑(連根)
      、蒼耳草等分
      ,搗爛。取好酒一杯
      ,濾出藥汁溫服
      。或?qū)伤幐裳谐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每服三錢,酒送下
      。⑦風痰疾
      。用山慈姑一個,滴茶磨成泥
      。中午時以茶調(diào)勻服下
      ,躺著曬一會太陽,即有惡物吐出
      ,病自斷根
      。如不吐
      ,可喝一點熱茶。⑧一切瘡毒
      ,蛇蟲毒
      ,飲食毒,瘴氣等
      。用"萬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
      、"玉樞丹")。"丹居家遠出
      、行兵動眾
      ,不可無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
      ,去皮
      ,洗凈,焙干
      ,取二兩
      ;川五倍子,洗刷
      ,焙干
      ,取二兩;千金子仁
      ,研細
      ,以紙壓去油質(zhì),取一兩
      ;紅牙大戟
      ,去蘆,洗凈
      ,焙干
      ,取一兩半;麝香三錢
      。各藥共研為末
      ,加濃糯米湯調(diào)和,細搗
      ,作成一錢一錠的藥劑
      。斟酌病情,或外治
      ,或內(nèi)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7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
      、丹沙草、生肌草
      、石中珠
      、巖浮萍、豬毛七
      、水豬毛七
      、豬鬃草、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
      、苦,涼
      。功能主治 : 清頭熱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