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ān Zhī Gēn
出處 : 《四川中藥志》
來源 : 為海桐花科植物光葉海桐的根或根皮。秋末采集。
性味 : 甘苦辛,涼。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辛,微溫。"
功能主治 : 補肺腎,祛風濕,活血通絡(luò)。治虛勞喘咳,遺精早泄,失眠,頭暈,高血壓病,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疼痛,小兒癱瘓。①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通絡(luò),解痙止痛。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跌打骨折,小兒麻痹后遺癥,產(chǎn)后風癱,心胃氣痛,牙痛。"②《廣西植物名錄》:"祛風活絡(luò),消腫解毒,活血止痛。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骨折,產(chǎn)后風癱,胃痛,毒蛇咬傷,瘡癤腫毒。"③《常用中草藥配方》:"治腎虛遺精,多年哮喘,虛勞咳嗽,神經(jīng)衰弱。"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5錢。
復(fù)方 : ①治風濕骨痛,產(chǎn)后風癱,胃痛,牙痛:光葉海桐根三至五錢。水煎服。(《廣西中草藥》)②治多年哮喘:山枝根皮三錢,醉魚草根三錢,百合一兩。燉豬蹄吃。(《常用中草藥配方》)③治虛勞咳嗽:山枝根皮、白花菜根各五錢,瑞香二錢。水煎,一日三次分服。(《常用中草藥配方》)④治腎虛遺精,前列腺炎:山枝根皮半斤,浸米燒酒五斤,十天后過濾或澄清。每日服二次,每次一至二兩。(②方以下出《常用中草藥配方》)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高血壓:取光葉海桐根皮切細,加白酒以浸沒藥面為度,封閉浸泡7天后啟用。每次5~15毫升(根據(jù)患者酒量增減),日服3次。治療55例,其中血壓高于200/120毫米汞柱者13例,在200/110毫米汞柱左右者34例。隨診觀察6個月,于2周后血壓下降者39例,降至正常水平者19例。臨床癥狀特別是伴隨的神經(jīng)衰弱癥群,均有不同程度好轉(zhuǎn)。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7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山枝仁
下一篇: 山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