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ān Lǘ Gǔ
別名 : 山驢子骨、鬣羚、蘇門羚
來源 : 偶蹄目??器嗔鏑apricornis sumatraensis milneedwardsi David,以骨骼入藥。
生境分布 : 四川、西藏。
性味 : 辛、咸,溫。
功能主治 : 主治風(fēng)濕,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 3~5錢,泡酒或燉湯服。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ān Lǘ Gǔ
出處 : 《四川中藥志》
來源 : 為??苿游秣嗔绲墓歉?。獵得后,剝皮,取骨胳,剔盡殘肉,掛通風(fēng)處涼干。
生境分布 : 分布甘肅、四川、云南、湖北、湖南、貴州、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產(chǎn)四川。
原形態(tài) : 鬣羚,又名:驢羊(《廣志》),山驢(《唐本草》),蘇門羚、山羊、明鬃羊。身長1.4~1.7米,尾長9~11厘米,肩高約1.1米;體重90~150公斤。形似小驢。耳狹長而鈍尖。吻端裸露。具眶下腺。頸背有鬣毛。雌雄都有角,雄者較大,角長13~23厘米,基部粗而先端尖,除尖端外,均有狹窄的橫棱,角質(zhì)堅實,黑色。全身黑色稍帶棕色,毛上段多黑色,毛根灰白色。耳廓內(nèi)及下唇白色。尾尖黑色。一般個體的毛色變異很大。棲于高山巖崖的地方。行動靈活,善于在高山裸巖活動。清晨覓食,喜食菌類。9~10月交配,懷孕期8個月,每胎產(chǎn)1仔。
性狀 : 主要為四肢骨,骨長而粗壯,常帶有蹄子。前后肢皆有3節(jié)組成,各節(jié)微彎曲。前肢上節(jié)與中節(jié),各長約26厘米,下節(jié)較細短。后肢上節(jié)長約30厘米,中節(jié)長35厘米,下節(jié)亦較短小。外表灰白色,骨質(zhì)不甚沉重。斷面灰白,不透明,髓腔空虛,油質(zhì)不重
性味 : 《四川中藥志》:"辛咸,溫,無毒。"
注意 : 《四川中藥志》:"體實有熱者慎用,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 《四川中藥志》:"治風(fēng)濕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及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7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山香果
下一篇: 搜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