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Shuǐ Bǎi Hé
出處 :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 為百合科植物蕎麥葉貝母的鱗莖。春、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長于較陰濕的山谷中、水溝旁或樹林中。分布華東、華中以至西南。
原形態(tài) : 蕎麥葉貝母,又名:喇叭、山丹。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鱗莖卵形,鱗片肥厚,白色。莖直立,中空,光滑?;~2~3片,大型,具長柄,肥厚,葉片卵狀心形,先端尖,基部心形,兩耳圓鈍;莖生葉互生,有柄。花3~5朵,頂生,總狀排列,側(cè)向開放;花大型,綠白色;花被片6,呈漏斗狀;雄蕊6,比花被短;子房圓筒狀,3室,柱頭3裂。蒴果短圓形,棕黃色。種子扁平,闊腎形,具膜質(zhì)狹翅?;ㄆ?月。果期9月。
性味 : 《貴州民間藥物》:"性寒,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 : 涼血消腫。治鼻淵、中耳炎。①《峨嵋藥植》:"退熱,發(fā)汗。"②《貴州民間藥物》:"消腫,去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搗汁滴耳。
復(fù)方 : ①治鼻淵:水百合搗爛包頭部;另用水百合五錢,天麻、刺梨花各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②治灌耳心:水百合五錢,搗爛包耳后;或搗汁與螺螄水滴入耳內(nèi)。(《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Shuǐ Bǎi Hé
別名 : 八仙賀壽草、山丹草、山丹、蕎麥葉貝母、心葉百合、大葉百合、洋兜鈴、山芋艿、苦百合、喇叭、菠蘿頭、百合。
英文名 : Bulb of Chinese Cardiocrinum
出處 :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蕎麥葉大百合及大百合的鱗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diocrinum cathayanum (Wils.) Stearn[Lilium cathayanum Wils.]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050m的較陰濕的山谷中水溝旁或樹林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原形態(tài) : 蕎麥葉貝母,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鱗莖卵形,鱗片肥厚,白色。莖直立,中空,光滑?;~2-3片,大型,具長柄,肥厚,葉片卵狀心形,先端尖,基部心形,兩耳圓鈍;莖生葉互生,有柄?;?-5朵,頂生,總狀排列,側(cè)向開放;花大型,綠白色;花被片6,呈漏斗狀;雄蕊6,比花被短;子房圓筒狀,3室,柱頭3裂,蒴果短圓形,棕黃色。種子扁平,闊腎形,具膜質(zhì)狹翅?;ㄆ?月。果期9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蕎麥葉大百合 鱗莖由數(shù)片基生葉膨大的葉柄基部組成,尚有植株四側(cè)形成的小鱗莖。小鱗莖無鱗莖瓣,外皮纖維質(zhì)。
性味 : 味苦;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 : 清肺止咳;解毒消腫。主感冒;肺熱咳嗽;咯血;鼻淵;聹耳;乳癰;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爛絞汁,滴鼻、耳;或搗敷。
各家論述 : 1.《峨嵋藥植》:退熱,發(fā)汗。2.《貴州民間藥物》:消腫,去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7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水白蠟樹皮
下一篇: 水皂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