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石上藕
來源 : 蘭科斑葉蘭屬植物偏花斑葉蘭Goodyera secundiflora Lindl.,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 : 甘、淡、微澀,涼。
功能主治 : 潤肺止咳,清熱涼血。用于肺結(jié)核,咳嗽,咯血,百日咳,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 3~5錢。水煎服。
備注 : (1)本品還可治神經(jīng)衰弱、食欲不振、筋骨疼痛等癥。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Shí Cán
別名 : 沙虱(《本經(jīng)》),石蠹蟲(《別錄》),石下新婦(《本草拾遺》)。
出處 : 《本經(jīng)》
來源 : 為石蠶科昆蟲石蛾或其近緣昆蟲的幼蟲。
原形態(tài) : 體形如蛾,黃褐色,長約2厘米,展翅闊6匣米。頭部略星卵形,黃色,頭頂密被黃色及白色剛毛。復(fù)眼1對,單眼3個??谄魍嘶☆€與下唇形成短吻管,適于啜吸。觸角1對,基節(jié)及末端均黃色,其中央則呈黑褐色。前胸短小,前胸背密生黃色及白色剛毛。中胸背大,兩側(cè)各有1黑褐紋。翅2對,密生短毛,不透明,后翅大于前翅;前翅的前緣黃褐色,散布有小形的褐紋,中央有1黑色大縱條,內(nèi)緣及后緣皆灰褐色,有褐色棱紋,后翅深黃色,外緣暗黑色。足3對,黃色,腿節(jié)及跗節(jié)的大部為黑褐色。尾端有突出的長刺2條。幼蟲略似蠶,有胸足3對,腹部有原足1對,并有腮。成蟲多出現(xiàn)于水邊的草木上。卵產(chǎn)于水邊的石上或草根上,幼蟲孵化后入水中,用絲腺的分泌物綴合葉片、木片、砂石等造成各種管狀的棲管而藏身其中,露出頭,胸及足匍行于水底,食水草或小蟲,漸次化蛹而為成蟲。
性味 : 咸,寒。①《本經(jīng)》:"味咸,寒。"②《吳普本草》:"雷公:咸,無毒。"③李當(dāng)之《藥錄》:"味咸微辛。"④《別錄》:"有毒。"
功能主治 : ①《本經(jīng)》:"主五癃,破石淋,墮胎。內(nèi)解結(jié)氣,利水道,除熱。"②《別錄》:"主石癃,小便不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48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石蕊
下一篇: 石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