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iǎn Cǎo
別名 : 翦草、四塊瓦、土細辛、四葉對、銀線草、四對草。
出處 : 唐《本草拾遺》始載有"剪草",云:"生山澤間,葉如茗而細。江東用之。"宋《本草圖經》謂:"生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并附有"潤州剪草"圖,所繪植物為草本,根生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叢生,不分枝,具明顯的節(jié),葉生于莖頂,輪生狀,花序穗狀,可見伸長的線狀物,應是金粟蘭科絲穗金粟蘭。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金粟蘭科植物絲穗金粟蘭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oranthusfortunei(A.Gray)SolmsLamb.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除去雜質,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坡林下陰濕處或草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及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
原形態(tài) : 絲穗金粟蘭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莖粗短,密生多數(shù)細長須根。莖直立,單生或數(shù)個叢生,下部節(jié)上對生2片鱗狀葉。葉對生,一般4片生于莖上部;葉柄長1-1.5cm;鱗狀葉三角形;托葉鉆形;葉片紙質,寬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1cm,寬3-7cm,先端短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齒尖有一腺體,近基部全緣。穗狀花序單一,頂生,連總花梗長4-6cm;苞片倒卵形,通常2-3齒裂;花白色;雄蕊3,藥隔基部合生,著生于子房上部外側,中央藥隔具1個2室的花藥,兩側藥隔各具1個1室的花藥,藥隔伸長成絲狀,長1-1.9cm,藥室在藥隔的基部;子房倒卵形,無花柱。核果球形,有縱條紋?;ㄆ?-5月,果期5-6月。
性狀 : 1.性狀鑒別 根莖呈團塊狀,節(jié)間較密。須根細長彎曲,直徑0.5-1.5mm;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具明顯縱皺紋,有支根痕;質脆易斷,皮部易與本部剝離而露出木心。莖具縱棱;表面淺棕色;節(jié)處棕黑色,具殘存托葉,節(jié)間長4-10cm。葉對生,莖頂兩對密集,常似4葉輪生;葉皺縮,展平后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0cm,寬2.5-6cm,邊緣具圓鋸齒,灰綠色;葉柄長0.5-1.5cm。有的可見單一頂生的穗狀花序(或果序)。氣香,味苦、辛。2.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多為類方形,外被角質層。皮層寬廣,薄壁細胞中含大量淀粉粒;有油細胞散在;內皮層細胞內壁增厚。中柱鞘細胞1列,切向延長,初生本質部4-8(-14)束,根中央薄壁細胞壁木化。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外被角質層,可見非腺毛。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分化不明顯;有油細胞散在。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向下明顯突出。
歸經 : 肺;肝經
性味 : 辛;苦;平;有毒
注意 : 內服不可過量,孕婦慎服?!短炷可剿幱弥参镏尽罚?多服能引起嘔吐,在服藥期間忌食糖及玉蜀黍。"
功能主治 : 祛風活血;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癤癬疥;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根3-6g。外用:鮮全草適量,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1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剪秋羅
下一篇: 勁直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