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iāo Bái
別名 : 出隧 出處 : 《本草圖經(jīng)》 來源 : 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莖經(jīng)茭白黑粉的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的菌癭。 生境分布 : 生長于湖沼水內(nèi)。分布我國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 : 菰(《別錄》)又名:蔣草(《說文》),菰蔣草、茭草(陶弘景)。多年生草本。具根莖,須根粗壯;稈直立,高90~180厘米,基部節(jié)上具不定根。葉鞘肥厚,長于節(jié)間,基部者常具橫脈紋;葉舌膜質(zhì),略呈三角形,長達(dá)15毫米;葉片扁平,線狀披針形,長30~100厘米,寬10~30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圓錐花序長30~60厘米 歸經(jīng) : ①《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jīng)。"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jīng)。" 性味 : ①孟詵:"寒。"②《本草拾遺》:"味甘,無毒。" 注意 : ①孟詵:"滑中,不可多食。"性滑,發(fā)冷氣,令人下焦寒,傷陽道;禁蜜食,發(fā)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 功能主治 : 解熱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 復(fù)方 : ①催乳:茭白五錢至一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iāo Bái 別名 : 出隧、綠節(jié) 英文名 : Wildrice stem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莖稈被菰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的部分。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Zizania caduciflora (Turcz.ex Trin.) Hand.- Mazz.采收和儲(chǔ)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湖沼水塘內(nèi)的栽培作物。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 原形態(tài) : 菰 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歸經(jīng) : 肝;脾;肺經(jīng) 性味 : 味甘;性寒 注意 : 脾虛泄瀉者慎服。 功能主治 : 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主煩熱;消渴;二便不通;黃疸;痢疾;熱淋;目赤;乳汗不下;瘡瘍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 復(fù)方 : ①催乳:茭白五錢至一兩,通草三錢,豬腳煮食。(《湖南藥物志》)②治小兒風(fēng)瘡久不瘥:燒菰蔣節(jié),末以敷上,(《子母秘錄》) 各家論述 : 1. 孟詵:利五臟邪氣,酒皶面赤,白癩,疬瘍,目赤,熱毒風(fēng)氣,卒心痛,可鹽、醋煮食之。2.《本草拾遺》: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解酒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2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苣荬菜花
下一篇:
莖花來江藤
《中華本草》: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