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iǎo Hāo
別名 : 烏曲瑪保(藏名)
英文名 : HERBA INCARVILLAE
來源 : 本品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Incarvilla compacta Maxim.的干燥全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狀 : 本品根圓柱狀,上端常殘留有莖和葉的殘基 貯藏 : 置通風(fēng)干燥處。 炮制 : 除去雜質(zhì) 性味 : 溫,苦 功能主治 : 調(diào)經(jīng)活血,祛風(fēng)濕 用法用量 : 3~5g。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iǎo Hāo 別名 : 羊角草(《東北植物藥圖志》) 出處 : 《唐本草》 來源 : 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長于山坡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 性狀 : 干燥全草,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略具細(xì)棱或縱紋,光滑。葉多破碎或脫落。莖上部具總狀排列的蒴果,多開裂 性味 : ①《唐本草》:"味辛苦 功能主治 : 治口瘡,齒齦潰爛 用法用量 : 外用:燒存性研末摻,或煎湯熏洗。 復(fù)方 : ①治齒靳宣露:角蒿灰夜敷靳間使?jié)M,勿食油。(《千金方》)②治口中瘡久不瘥,入胸中并生瘡:角蒿灰敷之。有汁吐之,不得咽也。(《千金方》)③治小兒口瘡:角蒿灰貼瘡。(《小兒宮氣方》)④治月蝕耳瘡:蒿灰摻之良。(《瀕湖集簡方》) 備注 : 本品在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等地作透骨草入藥。參見"透骨草"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iǎo Hāo 別名 : 烏確瑪爾布(藏名) 出處 :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 為紫葳科植物藏角蒿的根及種子。7~9月挖根,3~9月采收成熟種子。 生境分布 : 生于向陽山坡、路旁、田邊。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塊根粗厚,根莖短。單葉基出,大頭羽狀深裂,形似蘿卜葉。先花后葉 性味 : 性溫,味甘淡。 功能主治 : 滋補(bǔ)強(qiáng)壯。治產(chǎn)后乳少,久病虛弱,頭暈,貧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iǎo Hāo 別名 : 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鸛嘴棵、鱉肚草、獨(dú)角虎、羊犄角、雞嘴兒、豬牙菜 英文名 : Chinese Incarvilla Herb, Herb of Chinese Incarvillea 出處 : 出自《唐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Inacruillea sinensis Lam. [I. Uariabilis Batalin; I.sinensis Lam. Subsp. Uariabilis (Batalin) Grierson]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田野 原形態(tài) : 角蒿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長30-100cm 化學(xué)成分 : 地上部分含生物感:角蒿酯堿(incarvine)A[1]、B 鑒別 : 理化鑒別 取全草粗粉2g,加入95%乙醇20ml 歸經(jīng) : 肝 性味 : 味辛;苦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濕;解毒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 各家論述 : 1.《唐本草》:主干濕GU諸惡瘡有蟲者。2.《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干濕皮疹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3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中藥大辭典》:角蒿
《中藥大辭典》:角蒿
《中華本草》: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