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īn Yīnɡ Zǐ
別名 : 糖罐子、刺頭、倒掛金鉤、黃茶瓶
英文名 : FRUCTUS ROSAE LAEVIGATAE
來源 :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實。10~11月果實成熟變紅時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性狀 : 本品為花托發(fā)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長2~3.5cm,直徑1~2cm。表面紅黃色或紅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后的殘基。頂端有盤狀花萼殘基,中央有黃色柱基,下部漸尖。質(zhì)硬。切開后,花托壁厚1~2mm,內(nèi)有多數(shù)堅硬的小瘦果,內(nèi)壁及瘦果均有淡黃色絨毛。無臭,味甘、微澀。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炮制 : 金櫻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金櫻子肉:取凈金櫻子,略浸,潤透,縱切兩瓣,除去毛、核,干燥。本品照上述[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含金櫻子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計,不得少于25.0%。
鑒別 : (1)花托壁橫切面:外表皮細胞類方形或略徑向延長,外壁及側(cè)壁增厚 ,角質(zhì)化;表皮上的刺痕縱切面細胞徑向延長 。皮層薄壁細胞壁稍厚,紋孔明顯,含油滴,并含橙黃色物,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及簇晶;纖維束散列于近皮層外側(cè);維管束多存在于皮層中部及內(nèi)側(cè),外韌型,韌皮部外側(cè)有纖維束,導管散在或呈放射狀排列。內(nèi)表皮細胞長方形,內(nèi)壁增厚,角質(zhì)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殘基。花托粉末淡肉紅色。非腺毛單或多細胞,長505~1836μm,直徑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彎曲的斜條紋,胞腔內(nèi)含黃棕色物。表皮細胞多角形,壁厚,內(nèi)含黃棕色物。草酸鈣方晶多見,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16~39μm;簇晶少見,直徑27~66μm。螺紋、網(wǎng)紋、環(huán)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8~20μm。薄壁細胞多角形,木化,具紋孔,含黃棕色物。纖維梭形或條形,黃色,長至1071μm,直徑16~20μm,壁木化。樹脂塊不規(guī)則形,黃棕色,半透明。(2)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加熱15分鐘,立即濾過。取濾液1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在水浴中加熱 5分鐘,生成紅棕色沉淀;另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溶液1~2滴,即顯暗紫色。(3)取(2)項下剩余的濾液 2ml,置具塞試管中,用力振搖1 分鐘,產(chǎn)生大量蜂窩狀泡沫,放置10分鐘,泡沫無明顯消失。
歸經(jīng) : 歸腎、膀胱、大腸經(jīng)。
性味 : 酸、甘、澀,平。
功能主治 : 固精縮尿,澀腸止瀉。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久瀉久痢。
用法用量 : 6~12g。
摘錄 : 《中國藥典》
拼音注音 : Jīn Yīnɡ Zǐ
別名 : 刺榆子(《蜀本草》),刺梨子(《開寶本草》),金罌子(《夢溪筆淡》),山石榴(《奇效良方》),山雞頭子(《綱目》),糖鶯子(《生草藥性備要》),棠球、糖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糖果(《分類草藥性》),黃刺果(《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蜂糖罐、檳榔果(《貴州民間方藥集》),金壺瓶(《浙江中藥手冊》),野石榴、糖橘子(《江蘇植藥志》),小石榴(《四川武隆藥植圖志》),黃茶瓶、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廣西中藥志》),燈籠果(《藥材學》)。
出處 : 《雷公炮炙論》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果實。10~11月間,果實紅熟時采摘,曬干,除去毛刺。
生境分布 : 生長于荒廢山野多石地方。分布華中、華南、華東及四川、貴州等地。主產(chǎn)于廣東、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四川等地亦產(chǎn)。
原形態(tài) : 金櫻子,又名:白玉帶、下山虎、刺藤棘、刺郎子樹、螳螂子樹、三葉勒。常綠攀援灌木,高達5米。莖紅褐色,有倒鉤狀皮刺。三出復葉互生;小葉革質(zhì),橢圓狀卵圓形至卵圓狀披針形,側(cè)生小葉較小,葉柄和小葉下面中脈上無刺或有疏刺;葉柄長1~2厘米,有褐色腺點細刺;托葉中部以下與葉柄合生,其分離部線狀披針形?;▎紊趥?cè)枝頂端,直徑5~8厘米;花梗粗壯,長達3厘米,有直刺;花托膨大,有細刺;萼片5,卵狀披針形,有些頂端擴大成葉狀,被腺毛;花瓣5;雄蕊多數(shù),花藥丁字形著生;雌蕊具多數(shù)心皮,離生,被絨毛,花柱線形,柱頭圓形。成熟花托紅色,球形或倒卵形,有直刺,頂端有長宿存萼,內(nèi)含骨質(zhì)瘦果多顆。花期5月。果期9~10月。
性狀 : 干燥果實呈倒卵形,略似花瓶,長約3厘米,直徑1~2厘米。外皮紅黃色或紅棕色,上端宿存花萼如盤狀,下端漸尖。全體有突起的棕色小點,系毛刺脫落后的殘痕,觸之刺手。質(zhì)堅硬,切開觀察,肉厚約1.5毫米,內(nèi)壁附有淡黃色絨毛,有光澤,內(nèi)有多數(shù)淡黃色堅硬的核。無臭,味甘微酸澀。以個大、色紅黃、去凈毛刺者為佳。
化學成分 : 金櫻子(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鞣質(zhì)、樹脂、維生素C,含皂甙17.12%;另含豐富的糖類,其中有還原糖60%(果糖33%),蔗糖1.9%,以及少量淀粉。美薔薇果實含有糖分。
藥理作用 : ①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家兔喂食膽甾醇并加適量甲基硫氧嘧啶以產(chǎn)生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用金櫻子(品種不詳)治療兩周和三周,血清膽甾醇分別降低12.5%和18.67%,β-脂蛋白于給藥3周后亦有明顯下降。肝臟與心臟的脂肪沉著均較對照組輕微。粥樣化程度也很輕微,對照組則十分嚴重。②抗菌作用金櫻子含鞣質(zhì),用平碟法作抑菌試驗,25%根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對綠膿桿菌也有效。雞胚試驗證明,金櫻子煎劑對流感病毒PR株抑制作用很強,而且對亞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臺株也有作用。
炮制 : 揀去雜質(zhì),切兩瓣,用水稍洗泡,撈出,悶潤后除去殘留毛刺,挖凈毛、核,干燥。
歸經(jīng) : 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①《滇南本草》:"入脾、腎二經(jīng)。"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肺、腎三經(jīng)。"③《本草經(jīng)巰》:"入足陽明、手陽明,兼入足少陰經(jīng)。"④《本草匯言》:"入足太陽、少陰,手陽明經(jīng)。"
性味 : 酸澀,平。①《開寶本草》:"味酸澀,平溫,無毒。"②《本草正》:"味澀,性平,生者酸澀,熟者甘澀。"
注意 : 有實火、邪熱者忌服。①《醫(yī)學入門》:"中寒有痞者禁服。"②《本草經(jīng)疏》:"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氣滑脫因于陰虛火熾而得者,不宜用。"
功能主治 : 固精澀腸,縮尿止瀉。治滑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脾虛瀉痢,肺虛喘咳,自汗盜汗,崩漏帶下。①《別錄》:"止遺泄。"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③《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帶下,澀精遺泄。"④《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壯筋骨,補五藏,養(yǎng)血氣,平咳嗽,定喘急,療怔仲驚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⑤《南寧市藥物志》:"熬膏治火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或熬膏。
復方 : ①治夢遺,精不固:金櫻子十斤,剖開去子毛,于木臼內(nèi)杵碎。水二升,煎成膏子服。(《明醫(yī)指掌》金櫻子膏)②治小便頻數(shù),多尿小便不禁:金櫻子(去凈外刺和內(nèi)瓤)和豬小肚一個。水煮服。(《泉州本草》)③治男子下消、滑精,女子白帶:金櫻子去毛、核一兩。水煎服,或和豬膀胱,或和冰糖燉服。(《閩東本草》)④治白濁:金櫻子(去子洗凈搗碎,入瓶中蒸令熱,用湯淋之,取汁慢火成膏)、芡實肉(研為粉)各等分。上以前膏同酒糊和芡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吞,食前服。一方用婦人乳汁丸為妙。一方鹽湯下。(《仁存堂經(jīng)驗方》水陸二仙丹)⑤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澀精氣:金櫻子,經(jīng)霜后以竹夾子摘取,擘為兩爿,去其子,以水淘洗過,爛搗,入大鍋以水煎,不得絕火,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餳。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盞,調(diào)服。(《壽親養(yǎng)老新書》金櫻子煎)⑥治久虛泄瀉下?。航饳炎樱ㄈネ獯毯蛢?nèi)瓤)一兩,黨參三錢。水煎服。(《泉州本草》)⑦治久痢脫肛:金櫻子(去刺、仁)一兩,雞蛋一枚燉服。(《閩東本草》)⑧治陰挺:金櫻果(去內(nèi)毛和種子)一兩。水煎服。(《閩東本草》)⑨補血:金櫻子(干了,擦刺令凈,捶碎去子,切焙)、縮砂一半。蜜丸梧子大??招?,酒或鹽湯下五十丸。(《朱氏集驗醫(yī)方》金櫻子丸)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子宮脫垂:取金櫻子干品水煎兩次,去渣濃縮,使每500毫升含生藥相當于1市斤。每日120毫升,早晚分服。連服3天為一療程,間隔3天,再連服3天為第二療程。治療203例,痊愈16例,好轉(zhuǎn)138例,有效率為76%。治程中部分有便秘、腹痛、小腹痛、下腹部脹感等,個別發(fā)生咳嗽。經(jīng)初步觀察,對年青、脫垂程度較輕、沒有白帶的患者療效較好。而對脫垂程度嚴重、年齡大的患者,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各家論述 : ①《夢溪筆談》:"金罌子,止遺泄,取其溫且澀也,世之用金罌者,待其紅熟時,取汁熬膏用之,大誤也,紅則味甘,熬膏則全斷澀味,都失本性。今當取半黃時采,干搗末用之。"②《本草衍義補遺》:"經(jīng)絡(luò)隧道,以通暢為和平,昧者取澀性為快,遂(以金櫻子)熬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將誰執(zhí)。"②《綱目》:"金櫻子,無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則不可;若精氣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④《本草經(jīng)疏》:"《十劑》云,澀可去脫。脾虛滑泄不禁,非澀劑無以固之。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腎與膀胱為表里,腎虛則精滑,時從小便出,此藥(金櫻子)氣溫,味酸澀,入三經(jīng)而收斂虛脫之氣,故能主諸證也。"⑤《本草新編》:"金櫻子,世人競采以澀精,誰知精滑非止?jié)幙芍挂?。遺精夢遺之癥,皆尿竅閉而精竅開,不兼用利水之藥以開尿竅,而僅用澀精之味以固精門,故愈澀而愈遺也。所以用金櫻子,必須兼用芡實、山藥、蓮子、薏仁之類,不單止遺精而精滑反澀,用澀于利之中,用補于遺之內(nèi),此用藥之秘,而實知藥之深也。"
備注 :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幾種同屬植物的果實,在少數(shù)地區(qū)作金櫻子使用。①美薔薇及扁刺薔薇,使用于河北、山西。②大花香薔薇,使用于云南。③大葉薔薇,使用于西藏。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īn Yīnɡ Zǐ
別名 : 刺榆子、刺梨子、金罌子、山石榴、山雞頭子、糖鶯子、糖罐、糖果、蜂糖罐、檳榔果、金壺瓶、糖橘子、黃茶瓶、藤勾子、螳螂果、糖刺果、燈籠果、刺橄欖、燈籠果、刺蘭棵子
英文名 : Cherokee Rose Fruit, Fruit of Cherokee Rose
出處 : 出自《雷公炮灸論》。《本草圖經(jīng)》》:金櫻子,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劍南、嶺外者為勝。叢生郊野中,大類薔薇,有刺,四月開白花,夏秋結(jié)實,亦有刺,黃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補,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本草》謂之營實,其注稱曰,白花者善,即此也。今校諸郡所述,與營實殊別也。洪州、昌州皆能煮其子作煎,寄至都下,服食家用和雞頭實作水陸丹,益氣補真甚佳。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采收和儲藏:10-11月間,果實紅熟時采摘,除去毛刺,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陽的山野、田邊、溪畔灌木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金櫻子 常綠攀援灌木,高達5m。莖無毛,有鉤狀皮刺和刺毛。羽狀復葉,葉柄和葉軸具小皮刺和刺毛;托葉披針形,與葉柄分離,早落。小葉革質(zhì),通常3,稀5,橢圓狀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2.5-7cm,寬1.5-4.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具細齒狀鋸齒,無毛,有光澤。花單生于側(cè)枝頂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徑5-9cm;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柱頭聚生于花托口。果實倒卵形,長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ㄆ?-6月,果期7-11月。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干燥的氣候。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為宜。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和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種子繁殖:冬季用新鮮的種子播種,按30cm行距開淺溝,種子均勻撒入溝里,覆土1.5cm,每1h㎡播種量30-37.5kg。第2年春季出苗,出苗2-3年后,春季移栽。扦插繁殖:在春季發(fā)芽前,選健壯的母株,剪取1-2年生枝條作為插條,長12-15cm,斜插于砂床中,壓緊,澆水,保持經(jīng)常濕潤,蓋以蘆簾遮蔭。約經(jīng)2月左右即可生根發(fā)芽。至翌年2-3月或9-10月間移植。按行、株距各40-60cm開穴,每穴栽種1株,覆土壓實,澆水。田間管理 苗床內(nèi)需澆水保持經(jīng)常濕潤,注意遮蔭。移植后須澆水,成活后還需澆水2-3次。每年松土、除草3-4次,并結(jié)合培土。春、秋各施肥1-2次。
性狀 : 性狀鑒別 本品為花托發(fā)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長 2-3.5 cm,直徑 1-2cm。表面黃紅色至棕紅色,略具光澤,有多數(shù)刺狀剛毛脫落后的殘基形成棕色小突起;無端宿存花萼呈盤狀,其中央稍隆起,有黃色花柱基;基部漸細,有殘留果柄。質(zhì)堅硬,縱切后可見花萼筒壁厚1-2mm,內(nèi)壁密生談黃色有光澤的絨毛,瘦果數(shù)十粒,扁紡錘形,長約7mm,淡黃棕色,木質(zhì),外被淡黃色絨毛。氣微,味甘、微澀。以個大、色紅黃、有光澤、去凈毛刺者為佳。顯微鑒別 花托壁橫切面:外表皮細胞類方形或略徑向延長,外壁及側(cè)壁增厚,角質(zhì)化;表皮上的刺痕縱切面細胞徑向延長。皮層薄壁細胞壁稍厚,紋孔明顯,含油滴,并含橙黃色物,有的含草酸鈣方晶及簇晶;纖維束散列于近皮層外側(cè);維管束多存在于皮層中部及內(nèi)側(cè),外韌型,韌皮部外側(cè)有纖維束,導管散在或呈放射狀排列。內(nèi)表皮細胞長方形,內(nèi)壁增厚,角質(zhì)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殘基?;ㄍ蟹勰┨卣鳎旱饧t色。①非腺毛互至多細胞,長505-1836μm,直徑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彎曲的斜條紋,胞腔內(nèi)含黃棕色物。②表皮細胞多角形,壁厚,內(nèi)含黃棕色物。③草酸鈣方晶多見,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16-39μm;簇晶少見,直徑27-66μm。④螺紋、網(wǎng)紋、環(huán)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 8-20μm。⑤薄壁細胞多角形,木化,具紋孔,含黃棕色物。③纖維梭形或條形,黃色,長至1071μm,直徑 16-20μm,壁木化。⑦樹脂塊不規(guī)則形,黃棕色,半透明。
化學成分 : 果實含枸椽酸(citr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果皮含多種水解型鞣質(zhì):金櫻子鞣質(zhì)(laevigatin)A、B、C、D、E、F、G,仙鶴草素(agrimoniin),前矢車菊素(procyanidin)B-3,他榆素(sanguiin)H-4,長梗馬兜鈴素(pedunculagin),蛇含鞣質(zhì)(Potentillin),仙鶴草酸(agrimonic acid)A和 B。此外,地上部分還分離到多種三萜化合物: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2a-羥基熊果酸甲酯(methyl 2a-ydroxyursolate),2a-甲氧基熊果酸甲酯(methyl2a-methoxyursolate),委陵菜酸甲酯(methyl tormentate),11a-羥基委陵萊酸甲酯(methyl 11a-hydroxytormentate),野鴉椿酸甲酯(methyl euscaphate),委陵菜酸-β-D-吡喃葡萄糖酯甙(tormentic acidβ-D-glucopyranosyl ester,委陵菜酸-6-甲氧基-β-D-吡喃葡萄糖酯甙(tormentic acid-6-methoxy-β-D-glucopyra nosyl ester),野鴉椿酸-β-D-葡萄糖酯甙(euscaphic acid-β-D-glu coPyranosyl ester),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β-D-glucopy ranoside),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7-氧谷甾醇醉-β-D-吡喃葡萄糖甙(7-oxy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7-羥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7-hydroxysito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豆甾-3a,5a-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stigmasta-3a,5a-diol-3-O-β-D-glucopyranoside)。
藥理作用 : 1.對泌尿系統(tǒng)的影響 金櫻子水提物 6g/kg灌胃,能使腹下神經(jīng)制備尿頻模型大鼠排尿次數(shù)減少,排尿間隔時間延長,每次排尿增多。2.對平滑肌的作用 金櫻子水提取物能抑制家兔離體空腸平滑肌的自主收縮,拮抗乙酰膽堿、氯化鋇引起的家兔空腸平滑肌、大鼠離體膀胱平滑肌的痙攣性收縮,拮抗去甲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離體胸主動脈條收縮反應(yīng),對上述3種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均呈顯著性的量效關(guān)系。3.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家兔喂食膽甾醇并加適量甲基硫氧嘧啶以產(chǎn)生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用金櫻子治療2星期和3星期,血清膽甾醇分別降低12.5%和18.67%,-脂蛋白于給藥3星期后亦有明顯下降。肝臟與心臟的脂肪沉著均較對照組輕微。粥樣硬化程度也很輕微,對照組則十分嚴重。4.抗病原體作用 金櫻子含鞣質(zhì),用平碟法作抑菌試驗,25%根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對綠膿桿菌也有效。雞胚試驗證明,金櫻子煎劑對流感病毒PR/8株抑制作用很強,而且對亞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臺株也有作用。
炮制 : 揀去雜質(zhì),切兩瓣,用水稍洗泡,撈出,悶潤后除去殘留毛刺,挖凈毛、核,干燥。
鑒別 : (1)取本品lg加水10ml,水浴加熱20min放冷,濾過。取濾液2ml加新配制的堿性酒石酸銅試劑1ml,在沸水浴中加熱5min產(chǎn)生紅色氧化亞銅沉淀。(檢查糖類)(2)?。?)項下濾液2ml,置具塞試管中,用力振搖1min,生成大量蜂窩狀泡沫,放置10min,泡沫無明顯消失。(檢查皂甙)
歸經(jīng) : 腎;膀胱;大腸;脾;肺經(jīng)
性味 : 酸澀;平;無毒
注意 : 1.有實火、邪熱者忌服。2.《醫(yī)學入門》:中寒有痞者禁服。3.《本草經(jīng)疏》:泄瀉由于火熱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及精氣滑脫因于陰虛火熾而得者,不宜用。
功能主治 : 固精,縮尿,澀腸,止帶。主滑精;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久?。话诐?;白帶;崩漏;脫肛;子宮下垂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復方 : 水陸二仙丹《洪氏驗方》;金櫻子膏《明醫(yī)指掌》;金櫻子煎《壽親養(yǎng)老新書》
各家論述 : 1.《夢溪筆談》:金罌子,止遺泄,取其溫且澀也,世之用金罌者,待其紅熟時,取汁熬膏用之,大誤也,紅則味甘,熬膏則全斷澀味,都失本性。今當取半黃時采,干搗末用之。2.《本草衍義補遺》:經(jīng)絡(luò)隧道,以通暢為和平,昧者取澀性為快,遂(以金櫻子)熬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將誰執(zhí)。3.《本草綱目》金櫻子,無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則不可;若精氣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4.《本草經(jīng)疏》:《十劑》云,澀可去脫。脾虛滑泄不禁,非澀劑無以固之。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腎與膀胱為表里,腎虛則精滑,時從小便出,止藥(金櫻子)氣溫,味酸澀,入三經(jīng)而收斂虛脫之氣,故能主諸證也。5.《本草新編》:金櫻子,世人競采以澀精,誰知精滑非止?jié)幙芍挂?。遺精夢遺之癥,皆尿竅閉而精竅開,不兼用利水之藥以開尿竅,而僅用澀精之味以固精門,故愈澀而愈遺也。所以用金櫻子,必須兼用芡實、山藥、蓮子、薏仁之類,不單止遺精而精滑反澀,用澀于利之中,用補于遺之內(nèi),此用藥之秘,而實知藥之深也。6.《名醫(yī)別錄》:止遺泄。7.《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8.《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帶下,澀精遺泄。9.《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虛汗,斂虛火,益精髓,壯筋骨,補五藏,養(yǎng)血氣,平咳嗽,定喘急,療怔忡驚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10.《南寧市藥物志》:熬膏治火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4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金櫻葉
下一篇: 金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