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īn Ménɡ Shí
別名 : 礞石
英文名 : LAPIS MICAE AUREUS
來源 : 本品為變質(zhì)巖類蛭石片巖或水黑云母片巖。采挖后,除去雜石及泥沙。
性狀 : 本品為鱗片狀集合體。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碎片,碎片直徑0.1~0.8cm;塊狀者直徑2~10cm,厚0.6~1.5cm,無明顯棱角。棕黃色或黃褐色,帶有金黃色或銀白色光澤。質(zhì)脆,用手捻之,易碎成金黃色閃光小片。具滑膩感。氣微,味淡。
貯藏 : 置干燥處。
炮制 : 金礞石: 除去雜石。煅金礞石: 取凈金礞石,照明煅法(附錄Ⅱ D)煅至紅透。
鑒別 : 取本品碎片少量,置鐵片上加熱,即層裂或散裂,膨脹2~5倍,有的鱗片變成彎曲的蛭蟲狀;色澤變淺,重量減輕,可浮于水面。
歸經(jīng) : 歸肺、心、肝經(jīng)。
性味 : 甘、咸,平。
功能主治 : 墜痰下氣,平肝鎮(zhèn)驚。用于頑痰膠結(jié),咳逆喘急,癲癇發(fā)狂,煩躁胸悶,驚風(fēng)抽搐。
用法用量 : 3~6g,多入丸散服。
摘錄 : 《中國藥典》
拼音注音 : Jīn Ménɡ Shí
別名 : 爛石、酥酥石
英文名 : Lapis Micae Aureus
出處 : 金礞石一名,古文獻未見記載,因其功效與青礞石基本相似,故常混用,統(tǒng)稱為礞石,但經(jīng)考古代所載的礞石均指青礞石(見"青礞石"條),現(xiàn)將"呈黃色和帶有金黃色者稱為“金礞石”,以示區(qū)別。據(jù)北京醫(yī)學(xué)院藥學(xué)系1958年分析,金礞石含大量Fe3+、Fe2+、Al3+、Mn2+及少量Mg2+和SiO23-,表明金礞石為富含F(xiàn)e和Al的硅酸鹽,而不同于青礞石,故《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志》等現(xiàn)代中藥著作已將兩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變質(zhì)巖類云母片巖的風(fēng)化物蛭石片巖或水黑云母片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miculite Schist;Hydrobiotite Schist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挖出后去掉雜石,除凈泥土即得。
生境分布 : 分布于河南、陜西、山西、河北等地。
原形態(tài) : 1.蛭石片巖 主要由鱗片狀礦物蛭石組成,次要礦物為水黑云母,含有少量普通角閃石、石英。鱗片細小,斷面可見到層狀,顯微鏡下薄片具明顯定向排列。為鱗片變晶結(jié)構(gòu);片狀構(gòu)造。片巖顏色較淡,呈淡棕色或棕黃色。金黃色光澤。質(zhì)較軟,易碎,碎片主呈小鱗片狀。2.為鱗片變晶結(jié)構(gòu);片狀構(gòu)造。片巖顏色較深,呈黃褐色或深鐵黃色。金黃色或銀白色光澤。體輕,質(zhì)軟,易碎,碎后如麥麩。
性狀 : 性狀鑒別 (1)蛭石片巖 主為鱗片狀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多數(shù)呈不規(guī)則碎片狀或粒狀,直徑0.1-0.8cm。有的呈不規(guī)則扁塊狀或厚板狀,長2-10cm,寬2-5cm,厚0.6-1.5cm。無棱角,斷面可見層狀。淡棕色或棕黃色;金黃色光澤。質(zhì)較軟,可在硬紙上書寫,并留下淡棕色劃痕。具土腥氣,味淡。(2)水黑云母片巖:均為小鱗片組成的不規(guī)則塊狀、黃褐色或深鐵黃色。金黃色或銀白色光澤。 均以塊整、色金黃、無雜質(zhì)者為佳。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觀察:主為蛭石、水黑云母及少量普通角閃石、石英。(1)蛭石:薄片中從無色至淺褐黃色。片狀,依一定方向排列。低正突起;具多色性,Ng=Nm為淺褐色,Np無色;Ng=Nm>Np;解理完全。干涉色達到Ⅲ級黃;近于平行消光;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2)水黑云母:薄片中顏色較深,淺黃褐色至黃褐色,多色性較強。(3)普通角閃石 薄片中呈綠色;局部分布;多色性較強,Ng深綠色,Nm 深綠色或綠色,Ng≥Nm>Np;高正突起,糙面明顯;一組解理,橫切面兩組解理,相交成56°與124°解理角。最高干涉色可達到Ⅱ級紅;傾斜消光,消光角(C∧Ng)為12°-24°;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4)石英 薄片中無色透明,分布于蛭石與水黑云母之間。低正突起,表面光滑,無糙面現(xiàn)象,見不到解理。最高干涉色為Ⅰ級黃白色。波狀消光。一軸晶。正光性。折光率:No=1,544, Ne=1.533。3.理化鑒別 (1)取金礞石碎片1-2片,置灼熱鐵片上,即層裂或散裂,迅速膨脹5-6倍,如小碎塊即散裂,鱗片變?yōu)閺潖澢乞蜗x狀;光澤變淡,呈銀白色或淺黃色;體重顯著減輕,可浮于水面。水黑云母片巖加熱后膨脹較小,僅2-3倍。(2)紅外光譜定性分析:蛭石IR λKBν/max cm-1:3380,995,675,445;水黑云母:IR λKBr/max cm-1:3690,3420,1010,680,520,460。
化學(xué)成分 : 金礞石主要含鉀、鎂、鋁的硅酸鹽[K(Mg,F(xiàn)e)2(AlSi5O10)(OH,F(xiàn))2],亦可含釩。
炮制 : 參見“青礞石”條。飲片性狀:金礞石為不規(guī)則塊狀或粉末,棕黃色,帶有耀眼的金黃色光澤,質(zhì)脆,易碎,氣微,味淡。煅金礞石為粉末狀,黃褐色,閃金星更明顯,無臭,無味。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干燥處,防塵。
鑒別 : 取本品碎片少量,置鐵片上加熱,即層裂或散裂,膨脹2-5倍,有的鱗片變成彎曲的蛭蟲狀;色澤變淺,重量減輕,可浮于水面。
歸經(jīng) : 肺;心;肝;胃經(jīng)
性味 : 甘;咸;平
注意 : 虛弱之人及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 墜痰下氣;平肝鎮(zhèn)驚;消食攻積。主頑痰咳喘;癲癇發(fā)狂;煩躁胸悶;驚風(fēng)抽搐;宿食癥瘕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入丸、散,3-6g;煎湯,10-15g,布包。
臨床應(yīng)用 : 1.礞石滾痰丸:金礞石(煅)40g,沉香20g,黃芩320g,熟大黃320g。以上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本品為黃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顯微特征: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纖維管胞壁略厚,有具緣紋孔,紋孔口人字形或十字形。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塊片淡黃棕色。功能降火逐痰。用于實熱頑痰,發(fā)為癲癇驚悸,或咳喘痰稠,大便秘結(jié)。口服,每次6-12g,每日1次。孕婦忌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2.礞石滾掇片:金礞石(煅)60g,沉香30g,黃芩甙22g,熟大黃100g,大黃流浸膏380ml。除大黃流浸膏外,其余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將大黃流浸膏濃縮至適量,與細粉混勻,制粒,干燥,壓制成1000片。片重0.32g。本品為棕褐色片,味苦。顯微特征:草酸鈣簇晶大,直徑60-140μm,纖維管胞壁略厚,有緣紋孔,紋孔口人字形或十字形,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塊片淡黃棕色;取本品研細,加水提取,濾過,取濾液加稀鹽酸至pH1-2,離心,棄去溶液,沉淀加水,再加1mol/L氫氧化鈉溶液至pH6-7,使溶解,照紙層析項下的徑向紙色譜法試驗,取上述溶液5-10μl,點于紙上,以正丁醇一醋酸一水(6:2:4)為展開劑,展開,晾干,置紫外燈下觀察,近前沿為黃色熒光帶,近中部為暗紅色熒光帶。功能降火逐痰,通便。用于頑痰壅塞,咳喘痰稠,大便秘結(jié),精神分裂癥,狂躁??诜?,每次8片,每日1次。孕婦禁服。(《四川省藥品標(biāo)準(zhǔn)》1983年)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4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金石溜
下一篇: 金粉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