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īn Qiáo Mài Jīnɡ Y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金蕎麥的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agopyrum dibotrys (D.Don)Hara[Fagopyrum cymosum](Trev.)Meisn.采收和儲藏:夏季采集莖葉,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邊、溝旁較陰濕地。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和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0.5-1.5m。主根粗大,呈結節(jié)狀,橫走,紅棕色。莖直立,多分枝,具棱槽,淡綠微帶紅色,全株微被白色柔毛。單葉互生,具柄,柄上有白色短柔毛;葉片為戟狀三角形,長寬約相等,但頂部葉長大于寬,一般長4-10cm,寬4-9cm,先端長漸尖或尾尖狀,基部心狀戟形,頂端葉狹窄,無柄抱莖,全線成微波狀,下面脈上有白色細柔毛;托葉鞘抱莖。秋季開白色小花,為頂生或腋生、稍有分枝的聚傘花序;花被片5,雄蕊8,2輪;雌蕊1,花柱3。瘦果呈卵狀三棱形,紅棕色?;ㄆ?-8月,果期10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具縱棱,枯綠色或微帶淡紫紅色,節(jié)明顯,可見灰白色膜質葉鞘,斷面多中空。葉互生,多皺縮,濕潤展平后,完整的葉片呈或戟狀三角形,長寬相等,先端漸尖,基部心狀或戟形,基出脈7條,全緣;質脆,易碎。氣微,味微苦澀。
化學成分 : 莖、葉均含原花色甙(proanthocyanidins)[1]。莖中還含3’,4′-亞甲二氧基對-7-羥基-6-異戊烯基黃酮(3′,4′-methylenediosy-7-hydroxy-6-isopentenyl flavone)[2]。葉中含有槲皮素-3-O-(2”-O-對羥基香豆醉)-β- 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2″-O-P-hydroxy-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和阿魏酸(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eid)[4]。
歸經 : 肺;脾;肝經
性味 : 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健脾利濕;祛風通絡。主肺癰;咽喉腫痛;肝炎腹脹;消化不良;痢疾;痛疽腫毒;瘰疬;蛇蟲咬傷;風濕痹痛;頭風痛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4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金蕎麥
下一篇: 金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