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ǒnɡ Què Cǎo
別名 : 小萬壽菊、紅黃萬壽菊、紅黃草、小芙蓉花、藤菊
來源 : 菊科萬壽菊屬植物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曬干。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止咳,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咳嗽,百日咳,牙痛,風(fēng)火眼痛;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 3~5錢,水煎或研粉分?jǐn)?shù)次開水送服;外用適量,加重樓、銀花共研末,陳醋調(diào)敷患處。
摘錄 : 《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Kǒnɡ Què Cǎo
別名 : 黃菊花(《貴州草藥》)
出處 : 《貴州草藥》
來源 : 為菊科植物藤菊的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布 : 各地庭園中有栽培。
原形態(tài) : 藤菊,又名:西番菊。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30~60厘米,通常自基部分枝。葉互生或?qū)ι馉钊?,裂片線狀披針形,長(zhǎng)1~2.5厘米,邊緣有疏齒,齒端呈軟芒狀,齒的基部各具油腺1枚。頭狀花序單生,徑約3.5厘米,有長(zhǎng)梗??偘L(zhǎng)橢圓形,上部邊緣具尖銳鋸齒,有腺點(diǎn)。舌狀花黃色,有紫紅斑;管狀花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下位,1室,柱頭2裂。瘦果線形,扁平,冠毛鱗片狀。
性味 : 《貴州草藥》:"苦,平。"
功能主治 : 《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咳。治咳嗽,痢疾。"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研末。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Kǒnɡ Què Cǎo
別名 : 黃菊花、五瓣蓮、老來紅、臭菊花、孔雀菊、小萬壽菊、紅黃草、緞子花
英文名 : Herb of French Marigold
出處 :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孔雀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Tagetes patula L.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也雀草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開燕尾服。葉羽狀分裂,長(zhǎng)2-9cm,寬1.5-3cm,裂片線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齒端常有簪細(xì)芒,齒的基部通常有一腺體。頭狀花序單生,徑3.5-4cm;花序梗長(zhǎng)5-13(-15)cm,先端稍增粗;總苞片約1.5cm,寬約0.7cm,長(zhǎng)橢圓形,上端具銳齒,有腺點(diǎn);舌狀花金黃色或橙色,帶有紅色斑;舌片近圓形,長(zhǎng)8-10mm,寬6-7mm,先端微凹;管狀花花冠黃色,長(zhǎng)10-14mm,與冠毛等長(zhǎng),具5齒裂。瘦果線形,基部縮小,長(zhǎng)8-12mm,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鱗片狀,其中1-2個(gè)長(zhǎng)芒狀,2-3個(gè)短而鈍?;ㄆ?-10月。
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含萬壽菊素(patuletin),槲皮萬壽菊素(quercetagetin),萬壽菊甙(patulitrin),槲皮萬壽菊甙(querc-etagitrin),α-三聯(lián)噻吩(α-terhienyl),Z-羅勒烯酮(Z-oci-menone),E-羅勒烯酮(E-ocimenone),棕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萬壽菊酮(tagetone),辣薄荷酮(piperitone)和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花中含萬壽菊素及其甙和槲皮萬壽菊素[5-7],土木香腦(helenine),堆心菊素(heleninen),玉紅色素(rubichrome),堇黃質(zhì)(violaxanthin)等色素及中輥萬壽菊素(allopatuletin)。根中含α-三聯(lián)噻吩。須根含-5(4-乙酰氧基-1-丁炔基)-2,2-聯(lián)噻吩[5-(4-acetoxy-1-butynyl)-2,2-bithiophene],5-(1-丁烯基)-2,2-聯(lián)噻吩[5[(1-nuten-1-yl)-2,2-bithiophene],異彩蘭草素(isoeuparin)。
性味 :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咳。主風(fēng)熱感冒;咳嗽;百日咳;痢疾;肋腺炎;乳癰;癤腫;牙痛;口腔炎;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醋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 《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咳。治咳嗽,痢疾。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6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孔公孽
下一篇: 孔雀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