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Kǔ Xìnɡ Rén
英文名 :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來源 :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亞杏(山杏)Prunus sibirica L.、東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im.)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種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曬干。
性狀 : 本品呈扁心形,長1~1.9cm,寬0.8~1.5cm,厚0.5~0.8cm。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鈍圓,肥厚,左右不對稱。尖端一側(cè)有短線形種臍,圓端合點(diǎn)處向上具多數(shù)深棕色的脈紋。種皮薄,子葉2,乳白色,富油性。無臭,味苦。
毒性 : 中毒癥狀:一般不發(fā)熱,或見體溫不足,均有昏迷、驚厥、嘔吐、呼吸障礙、瞳孔散大、對光反應(yīng)消失等嚴(yán)重癥狀。解救方法:早期可洗胃(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或10%硫代硫酸鈉),然后大量飲糖水,或靜脈注射葡萄糖液。嚴(yán)重者立即給氧,靜脈注射3%亞硝酸鈉溶液10毫升,接著靜脈注射25%硫代硫酸鈉溶液50毫升。如病情危機(jī)時(shí),吸入亞硝酸異戊酯,每隔2分鐘吸入30秒。民間解毒方法:輕者可用杏樹皮(去粗皮)2兩,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鐘,取汁溫服。
貯藏 :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炮制 : 苦杏仁:除去雜質(zhì),用時(shí)搗碎。燀苦杏仁:取凈苦杏仁,照燀法(附錄Ⅱ D)去皮。用時(shí)搗碎。炒苦杏仁:取燀苦杏仁,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黃色。用時(shí)搗碎。
鑒別 : (1)取本品數(shù)粒,加水共研,即產(chǎn)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氣。(2)取本品數(shù)粒,搗碎,即取約0.1g,置試管中,加水?dāng)?shù)滴使?jié)駶?,試管中懸掛一條三硝基苯酚試紙,用軟木塞塞緊,置溫水浴中,10分鐘后,試紙顯磚紅色。(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1 小時(shí),棄去乙醚液,藥渣用乙醚25ml洗滌后揮干,加甲醇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苦杏仁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5~10℃放置12小時(shí)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立即噴以磷鉬酸硫酸溶液(磷鉬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緩緩加入硫酸30ml,混勻),在105℃加熱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歸經(jīng) : 歸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 苦,微溫;有小毒。
注意 : 內(nèi)服不宜過量,以免中毒。
功能主治 : 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用于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秘。
用法用量 : 4.5~9g,生品入煎劑宜后下。
摘錄 : 《中國藥典》
拼音注音 : Kǔ Xìnɡ Rén
別名 : 杏仁
英文名 :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來源 : 為薔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 L.的種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除去果肉及核殼,取種子曬干。
生境分布 : 多栽培于低山地或丘陵山地。主產(chǎn)內(nèi)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
原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達(dá)6m。葉互生,廣卵形或卵圓形,長5~10cm,寬3.5~6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細(xì)鋸齒或不明顯的重鋸齒;葉柄多帶紅色,有2腺體?;▎紊?,先葉開放,幾無花梗;萼片5,花扣反折;花瓣5,白色或粉紅色; 雄蕊多數(shù);心皮1,有短柔毛。核果近圓形,直徑約3cm,橙黃色;核堅(jiān)硬,扁心形,沿腹縫有溝。花期3~4月,果期5~6月。
性狀 : 種子扁心形,長1~1.9cm,寬0.8~1.5cm,厚0.5~0.8cm。表面黃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鈍圓,肥厚,左右不對稱。尖端一側(cè)有短線形種臍,圓端合點(diǎn)處向上具多數(shù)深棕色的脈紋。種皮薄,子葉2,富油性。味苦。
化學(xué)成分 : 含苦杏仁甙(amygdalin)、脂肪油、苦杏仁酶(emulsin)、苦杏仁甙酶(amygdalase)、櫻葉酶(prunase)、雌酮、α-雌二醇、鏈甾醇等。
歸經(jīng) : 歸肺、大腸經(jīng)。
性味 : 性溫,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 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7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苦木葉
下一篇: 苦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