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ǘ Mù
別名 : 花梨木(《瓊州府志》),青皮樹、青豆風柴、青龍捆地、相思樹(《湖南藥物志》),鴨公青,三錢三、青竹蛇(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豆科植物花櫚木的木材或根。
生境分布 : 生長于雜林中。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四川、云南、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 花櫚木(《綱目》),又名:紅豆樹。小喬木,高5~8米。幼枝密被灰黃色茸毛。單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5~9,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3厘米;下面密被灰黃色茸毛?;S白色,為腋生或頂生的圓錐花序,或為腋生的總狀花序;總軸、花柄和萼的表里兩面均密被灰黃色茸毛;萼陀螺形,裂片卵狀三角形,分裂至中部;花瓣長約2厘米,旗瓣近圓形,具柄;雄蕊10,分離,5個發(fā)育,5個退化,不等長,向內(nèi)彎,開花時伸出;子房邊緣有疏長毛,花柱長線形,柱頭傾斜。莢果扁平,長7~11厘米,寬2~3厘米,稍有喙。種子紅色,長8~15毫米?;ㄆ?月。
性味 : 《本草拾遺》:"味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 活血破瘀。治癥瘕,赤白漏下,產(chǎn)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①《本草拾遺》:"主破血,血塊,冷嗽,并煮汁及熱服。"②《海藥本草》:"主產(chǎn)后惡露沖心,癥瘕結(jié)氣,赤白漏下,并銼煎服之。"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錢(鮮者3~5錢)。
復方 : ①治跌打損傷:花櫚木五錢。水煎兌酒服。(《湖南藥物志》)②治產(chǎn)后瘀血腹痛:鮮花櫚木根五錢。煎水服。③治白喉:花桐木根二錢。磨醋服。④避孕:花櫚木根三錢。煎水,月經(jīng)干凈后三天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ǘ Mù
別名 : 花梨木、青皮樹、青豆風柴、青力捆地、相思樹、紅面桐、三錢三、青竹蛇、臭樹、牛屎柴、爛鍋底柴、臭桶柴、紅豆樹。
英文名 : wood of Henry ormosia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桐木,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2.《綱目》:擱木,木性堅,紫紅色,亦有花紋者,謂之花擱木,可作器皿扇骨諸物。俗作花梨,誤矣。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花櫚木材、根皮或根、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nmosia Prain[O.mollis Dumm;Fodorovia henryi(Prain)Yakov.]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1300m的山坡、溪谷兩旁雜木林內(nèi)。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花櫚木 常綠喬木,高16m。樹皮灰綠色,光滑,幼枝密被黃褐色茸毛。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13-33cm;小葉5-9,革質(zhì),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0cm,寬2-5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密被灰黃色茸毛?;ㄅ懦煽偁罨ㄐ蚧驁A錐花序狀,生于枝端或葉腋,花序軸及小花梗均被黃褐色茸毛;萼簡倒圓錐形而短,先端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與筒部幾等長,萼簡內(nèi)外均有灰黃色茸毛;蝶形花冠,中央淡綠色,邊緣綠色微帶淡紫。旗瓣近圓形,具柄,翼瓣、龍骨瓣斜倒卵形;雄蕊10,全分離,不等長,花絲淡綠色,花藥淡灰紫色,內(nèi)彎,開花時突出;子房邊緣具疏年毛,花柱線形,柱頭偏斜。莢果扁平,長橢圓形,長5-12cm,寬1.5-4cm,木質(zhì),稍有喙,熟時紫褐色,被蠟質(zhì)。種子4-8顆,稀l-2顆,種子橢圓形,長8-15mm,成熟時鮮紅色,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性味 :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 祛風除濕;活血破瘀;解毒消腫。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肌勞損;產(chǎn)后瘀血腹痛;赤白漏下;跌打損傷;骨折;感冒;毒蛇咬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復方 : ①治跌打損傷: 花擱木五錢。水煎兌酒服。(《湖南藥物志》)②治產(chǎn)后瘀血腹痛: 鮮花擱木根五錢。煎水服。③治白喉: 花擱木根二錢。磨醋服。④避孕: 花擱木根三錢。煎水,月經(jīng)干凈后三天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破血,血塊,冷嗽,并煮汁及熱服。2.《海藥本草》:主產(chǎn)后惡露沖心,征瘕結(jié)氣,赤白漏下,并銼煎服之。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9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欖李樹汁
下一篇: 榔榆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