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òu Lán Zi
別名 : 木鱉子(《雷公炮炙論》)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的瑣細(xì)者 性味 : ①《綱目》:"苦辛 注意 : 《日華子本草》:"忌豉汁。" 功能主治 : 《綱目》:"主治惡痢 用法用量 : 外用:研末調(diào)涂 復(fù)方 : 治一切惡痢雜下,及脾泄等癥:漏籃子一個(gè)大者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òu Lán Zi 別名 : 木鱉子 英文名 : Micro-Branch Monkshood Daughter, smallest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南部、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 原形態(tài) : 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gè)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cè)根(子根)甚肥大,直徑達(dá)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 歸經(jīng) : 脾經(jīng) 性味 : 辛 注意 : 《日華子》:“忌鼓汁 功能主治 : 溫中散寒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 復(fù)方 : 治一切惡痢雜下,及脾泄等癥:漏籃子一個(gè)大者 各家論述 : 《綱目》:主治惡痢,冷漏瘡 摘錄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59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漏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