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uó Mò
別名 : 白環(huán)藤、奶漿藤、天漿殼、婆婆針線包,青小布
來源 : 蘿藦科蘿藦屬植物蘿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Makino,以塊根、全草和果殼入藥。秋季采果,夏季采塊根及全草,曬干。
性味 : 根:甘,溫。果殼:辛,溫。全草:甘、微辛,溫。
功能主治 : 根:補氣益精。用于體質(zhì)虛弱,陽痿,白帶,乳汁不足,小兒疳積;外用治疔瘡,五步蛇咬傷。果殼:補虛助陽,止咳化痰。用于體質(zhì)虛弱,痰喘咳嗽,百日咳,陽痿,遺精;外用治創(chuàng)傷出血(用種毛貼患處)。全草:強壯,行氣活血,消腫解毒。用于腎虛遺精,乳汁不足;外用治瘡癤腫毒,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 : 根、全草3~5錢;果殼2~4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uó Mò
別名 : 芄蘭(《詩經(jīng)》),藋(《爾雅》),雀瓢(陸璣《詩疏》),苦丸(陶弘景),白環(huán)藤、熏桑、雞腸(《本草拾遺》),羊角菜、羊奶科、細絲藤、過路黃、合缽兒、婆婆針扎兒(《救荒本草》),婆婆針袋兒(《袖珍方》),羊婆奶、婆婆針線包(《綱目》),奶漿藤、奶漿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出處 :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 為蘿蓐科植物蘿藦的全草或根。7~8月采集全草,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及路旁。分布河北、河南、山東、陜西、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四川、遼寧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蔓性草本,長達2米以上,折斷后有乳白色液流出,全體被柔毛。地下莖易繁殖,地上莖常纏繞他物上升。葉對生,卵狀心形,長6~10厘米,寬4~8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心形,全緣;具柄,長1~6厘米,被細毛??偁罨ㄐ蛞干?;總花梗長3~9厘米,被灰白色細毛;花多數(shù),密生于頂端,各花具小梗,基部有一個披針形的小苞片;萼綠色,5深裂,裂片狹披針形,先端尖;花冠綠白色,內(nèi)帶淡紫色,5裂,裂片披針形,反卷,內(nèi)面密生細毛;副花冠低,呈環(huán)形;雄蕊5,花藥箭形,先端有心臟形薄膜;雌蕊1,子房上位,由兩個離生心皮組成,花柱2,合成柱狀,伸出藥外,柱頭2裂。蓇葖果呈角狀,長約9~12厘米,成熟時淡褐色。種子多數(shù),扁卵形,邊緣成翅狀,上端著生多數(shù)白色絹絲狀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化學成分 : 根含酯型甙,從中分得妊烯型甙元成分苯甲酰熱馬酮、蘿藦甙元、異熱馬酮、肉珊瑚甙元、蘿藦米寧、二苯甲酰蘿藦醇、去酰蘿藦甙元、去酰牛皮消甙元、夜來香素去羥基肉珊瑚甙元等。莖、葉也含妊烯類甙,在其水解產(chǎn)物中有加拿大麻糖、洋地黃毒糖,以及肉珊瑚甙元、蘿藦甙元、苯甲酰熱馬酮、夜來香素、去羥基肉珊瑚甙元等。其乳汁含蛋白酶。
性味 : 甘辛,平。①《品匯精要》:"味甘辛,性溫,無毒。"②《綱目》:"甘,微辛。"③《四川沖藥志》:"性平,味淡,無毒。"
功能主治 : 補益精氣,通乳,解毒。治虛損勞傷,陽萎,帶下,乳汁不通,丹毒瘡腫。①陶弘景:"補益精氣,強盛陰道。"②《本草抬遺》:"主蜘蛛、蠶咬,折取汁,點瘡上,此汁爛絲,煮食補益。葉:主目熱赤,挼碎滴目中。"③《綱目》:"取汁敷丹毒赤腫及蛇蟲毒。蜘蛛傷,頻治不愈者,搗封三度,能爛絲毒,即化作膿也。"④《江蘇植藥志》:"水煎服,治溫毒,解熱。"⑤《四川中藥志》:"能補血行氣。治虛損癆傷,下乳汁。"⑥《重慶草藥》:"治虛弱白帶。"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2兩。外用:搗敷。
復方 : ①治吐血虛損:蘿藦、地骨皮、柏子仁、五味子各三兩。上為細末,空心米飲下。(《不居集》蘿藦散)②治陽痿:蘿藦根、淫羊藿根、仙茅根各三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③治腎炎水腫:蘿藦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④治癆傷:奶漿藤根,燉雞服。(《四川中藥志》)⑤治瘰疬:蘿藦根七錢至一兩。水煎服,甜酒為引,每日一劑。(《江西草藥》)⑥下乳:奶漿藤三至五錢,水煎服;燉肉服可用一至二兩。(《民間常用草藥匯編》)⑦治小兒疳積:蘿藦莖葉適量,研末。每服一至二錢,白糖調(diào)服。(《江西草藥》)⑧治丹火毒遍身赤腫不可忍:蘿藦草,搗絞取汁敷之,或搗敷上。(《梅師集驗方》)⑨治諸般打撲損傷,皮破血出,痛不可忍:婆婆針袋兒,擂水化服,渣罨瘡口上。(《袖珍方》)⑩治五步蛇咬傷:蘿藦根三錢,兔耳風根二錢,龍膽草根二錢。水煎服,白糖為引。(《江西草藥》)⑾治白癜風:蘿藦草,煮以拭之。(《廣濟方》)
臨床應用 : 治療骨、關節(jié)結核:取蘿藦干根1~1.5兩,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6~8小時,濃縮至800毫升,去渣加酒適量頓服。藥渣同上法再煎服1次。3個月為一療程,可連服2~3療程。臨床治療15例,其中腰椎結核6例,胸椎結核2例,頸椎結核1例,髖關節(jié)結核5例,骶髂關節(jié)結核1例,治療過程中除局部處理外,未配用其他抗癆藥物。通常服藥1周后開始由瘺管內(nèi)排出大量膿液及干酪樣壞死組織,以后膿液逐漸稀薄,食欲增進,體重增加。治后12例接管閉合,x線復查病灶穩(wěn)定,癥狀體征消失,1例顯效,2例好轉(zhuǎn)。
各家論述 : 《本草匯言》:"蘿藦,補虛勞,益精氣之藥也。此藥溫平培補,統(tǒng)治一切勞損力役之人,筋骨血脈久為勞力疲痹(憊)者,服此立安。然補血、生血,功過歸、地;壯精培元,力堪枸杞;化毒解疔,與金銀花、半枝蓮、紫花地丁,共效驗亦相等也。"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uó Mò
別名 : 芄蘭、莞、省瓢、苦丸、白環(huán)藤、熏桑、雞腸、頭羊角菜、羊奶科、合缽兒、細絲藤、過路黃、婆婆針扎兒、婆婆針袋兒、羊婆奶、婆婆針線包、奶漿藤、奶漿草、野隔山消、小隔大撬、老婆筋、天鵝絨、小青布、大洋泡奶、刀口藥、千層須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蘿藦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Pergularia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塊根夏、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邊荒地、河邊、路旁灌木叢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蘿藦,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長達8m。全株具乳汁;莖下部木質(zhì)化,上部較柔韌,有縱條紋,幼葉密被短柔毛,老時毛漸脫落。葉對生,膜質(zhì);葉柄長3-6cm ,先端具叢生腺體;葉片卵狀心形,長5-12cm,寬4-7cm,選擇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葉耳圓,長1-2cm,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無毛;側(cè)脈10-12寸,在葉背略明顯??偁钍骄蹅慊ㄐ蚋蚋馍?;總花梗6-12cm,被短柔毛;花梗第約8mm,被短柔毛;小苞片膜質(zhì),披針形,先端漸司法廳;花萼裂片披針形,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紅色斑紋,近輻狀;花冠上,短5裂,裂片兜狀;雄蕊連生成圓錐狀,并包圍雄蕊在其中花粉塊下垂;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財貿(mào)毛,術頭延伸成一長吡,先端2裂。果叉生,紡外向錘形,平滑無毛,長8-9cm,先端漸尖,基部膨大。種子扁平,褐色,有膜質(zhì)邊,先端具白色絹質(zhì)種毛?;ㄆ?-8月,果期9-12月。
性狀 : 性狀鑒別,草質(zhì)藤本。卷曲成團。根細長,直徑2-3mm,淺黃棕色。莖圓柱形,扭曲,直徑1-3mm,表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具縱紋,節(jié)膨大;折斷面髓部常中空,木部發(fā)達,可見數(shù)個小孔。葉具縱紋,節(jié)膨大;折斷面髓部常中空,木部發(fā)達,呵見數(shù)個小孔。葉皺縮,完整葉濕潤展平后葉片呈卵狀心形,長5-12cm,寬4-7cm,背面葉脈明顯,側(cè)脈5-7對,氣微,味甘平。
化學成分 : 根含酯型甙,從中分得妊烯型甙元成分苯甲酰熱馬酮(benzoylramanone),蘿藦甙元(metapleigenin),異熱馬酮(isoramanone),肉珊瑚甙元(sarcostin),蘿藦米寧(gagaminin),二苯甲酰蘿藦醇(dibenzoylgagaimol),去酰蘿藦甙元,去酰牛皮消甙元(deacylcynanchogenin),夜來香素(pregularin),去羥基肉珊瑚甙元(utendin)等。莖、葉也含妊烯燈甙,在其水解產(chǎn)物中有加拿大麻糖(D-cymarose),洋地黃毒糖(digitoxose);以及肉珊瑚甙元,蘿藦甙元,苯甲酰熱馬酮,夜來香素,去羥基肉珊瑚甙元等。其乳汁含蛋白酶。
炮制 :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搶水雜質(zhì),搶水洗凈,潤透,切段,干燥。
性味 : 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 : 補精益氣;通乳;解毒。主虎損勞傷;陽痿;遺精白帶;乳汁不足;丹毒;瘰疬;疔瘡;蛇早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261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蘿芙木莖葉
下一篇: 蘿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