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仰天盅、水麻、假芙蓉
來源 : 梧桐科昂天蓮Abroma angusta (L.) L. f.,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布 : 廣東、廣西、貴州、云南。
性味 : 微苦,平。
功能主治 : 行氣散瘀,消腫。瘡癤紅腫:鮮根皮或鮮葉搗爛調(diào)紅糖外敷。跌打腫痛:鮮根搗爛,酒炒熱外敷?;蛴酶?~2兩,加酒3倍,浸7天后,用藥酒外擦。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ánɡ Tiān Lián
別名 : 鬼棉花、仰天盅、水麻、假芙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昂大蓮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broma augusta(L.)L.f.[Theobroma augusta L.;Abroma fastuosa Jacq.]采收和儲藏: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沙,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溝邊或林緣。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昂天蓮 灌木,高1-4m。幼枝密被星狀茸毛。葉互生;葉柄長1-10cm;托葉條形,長5-10mm,脫落;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有時為3-5淺裂,長10-22cm,寬9-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上面無毛或被稀疏的星狀柔毛,下面密被短茸毛;基生脈3-7條,葉脈在兩面均凸起。聚傘花序具1-3朵花,萼片5,披針形,近基部連合,長15-18mm,兩面均密被柔毛;花瓣5片,紅紫色,匙形,長達2.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凹陷且有毛,與退化雄蕊的基部連合;發(fā)育雄蕊15,每3枚集合成1束,在退化雄蕊的基部連合并與退化雄蕊互生,退化雄蕊5,近匙形,兩面均被毛;子房長圓形,長約1.5mm,略被毛,子房5室,有5條溝紋,長約1.5mm,花柱三角狀舌形,長約為子房的1/2。蒴果膜質(zhì),倒圓錐形,直徑約3-6cm,被星狀毛,具5縱翅,邊緣有長絨毛,先端截形。種子多數(shù),長圓形,黑色,長約2mm?;ㄆ诖骸⑾募?。
性狀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稍耐旱,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向陽而肥沃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栽種為好。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直播和育苗移栽,直播按行株距50cm×50cm開穴播種,每穴播種5-6粒,播后覆細土2cm,澆水保濕。10-15天發(fā)芽。育苗移栽:按行距25cm開溝條播。種子粒距8-10cm,播后蓋細土2cm,澆水保濕。苗高35cm時,按行株距40cm×40cm定植。田間管理 穴播苗高10cm時,間苗,每年中耕除草4次,5、8月分別追施復(fù)合肥或農(nóng)家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廄肥1次,并進行培土。
化學(xué)成分 : 根皮含馬斯里酸(maslinic acid),α-香樹脂醇(α-amyrin),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咖啡酸(caffeic acid)等。
性味 : 微苦;辛;平
功能主治 : 通經(jīng)活血;消腫止痛。主月經(jīng)不調(diào);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搽。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52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庵閭子
下一篇: 暗紫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