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ì Qián
別名 : 壁繭、壁蟢窩
來源 : 壁錢科動物壁錢蟲Uroctea compactilis Koch,以活個體或所結(jié)的卵囊入藥。四季可采,開水燙死,曬干或焙干即得。
性味 : 咸、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血。用于咽喉炎,扁桃體炎,口腔、牙齦潰瘍,鼻衄及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 : 1~3個。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Bì Qián
別名 : 蟏蛸(《詩經(jīng)》),長踦(《爾雅》) 出處 : 《本草拾遺》 來源 : 為壁鏡科動物壁錢的全蟲 生境分布 : 營單獨生活,夜出捕蟲 原形態(tài) : 體扁 炮制 : 采得后 性味 : 咸 功能主治 : 治喉痹,牙疳 用法用量 : 外用:搗汁涂 復(fù)方 : ①治白喉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ì Qián 別名 : 壁鏡、壁蟲 英文名 : spider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壁錢科動物華南壁錢和北國壁錢的全體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活于老住宅的墻壁、屋角、門背等地方。結(jié)扁圓如錢幣的白色網(wǎng),網(wǎng)周引出許多放射狀觸絲,晝伏夜出,捕食昆蟲 原形態(tài) : 1.華南壁錢 性狀 : 性狀鑒別(1)華南壁錢,體扁平,全體密生細(xì)毛。頭胸部橫徑較直徑長。頭的背面有單眼4個,分為2列。胸甲和腹部皆為心形,足常殘缺。頭胸部淺棕色,體灰褐色,背面有一圈不規(guī)則的淺黃色斑紋 炮制 : 1.辟錢,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灰屑。2.焙壁錢,取凈壁錢置適宜容器內(nèi),用文火焙干,取出,放涼。 歸經(jīng) : 肺;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 味咸;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定驚;止血。主喉痹;乳蛾;口舌生瘡;走馬牙疳;小兒急驚;鼻衄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搗碎或研末,3-5個 復(fù)方 : ①治白喉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鼻衄及金瘡、下血不止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57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