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B,中藥,白側(cè)耳" />
拼音注音 : Bái Cè ěr
別名 : 白耳菜 出處 : 《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 為虎耳草科植物白須草的帶根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土坎、溝邊或濕潤地方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 功能主治 : 鎮(zhèn)咳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復方 : ①治久咳成癆:白側(cè)耳二錢,鹿銜草二錢。燉豬肺服。(《貴州民間方藥集》)②治久咳吐血及婦女白帶:白側(cè)耳五錢至一兩,水煎或燉雞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③治赤痢及久瀉后肛門熱痛,便血:白側(cè)耳干草七至八錢,仙鶴草、半邊蓮、天青地白草 備注 : 此外,在貴州民間作白側(cè)耳者,尚有同屬植物雞眼梅花草的帶根全草。植物形態(tài)詳"雞肫草"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ái Cè ěr 別名 : 白耳菜、叫天雞、光板、金筶板、蒼耳七、金錢燈塔草、梅花草、黃草、小白花、山慈姑、馬尿花、馬蹄草、紫葳草、肺心草 英文名 : all-grass of Foliosous Parnassia 出處 : 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突隔梅花草的全草或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400-4200m的山坡 原形態(tài) : 突隔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 性狀 : 根莖呈不規(guī)則團塊狀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辛;苦;寒 功能主治 : 解毒消腫;清熱解毒。主主治沛結(jié)核,喉炎,腮腺炎,淋巴結(jié)炎,熱毒瘡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貴州民間方藥集》:鎮(zhèn)咳,祛痰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63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白仙茅
下一篇:
白僵蠶
《中華本草》:白側(c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