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澀;性平,B,中藥,白櫟蔀" />
拼音注音 : Bái Lì Bù
出處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 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上帶有蟲癭的總苞 生境分布 : 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 原形態(tài) : 白櫟 化學(xué)成分 : 白櫟的殼斗 功能主治 : 健脾消積 復(fù)方 : ①治大人疝氣及小兒溲如米泔:白櫟蔀三至五個,煎湯加白糖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ái Lì Bù 別名 : 白櫟蒲 出處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帶有蟲癭的果實、總苞或根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900m以下的丘陵山區(qū)林中,多與麻櫟、楓香等混生,有時成次生矮林。資源分布:分布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達20m。或長成灌木狀 性味 : 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 : 理氣消積;明目解毒。主疳積;疝氣;泄瀉;痢疾;火眼赤痛;瘡癤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21g.外用:適量,煅炭研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67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白櫟
下一篇:
白桂
《中華本草》:白櫟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