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ái Huà Pí
別名 : 刻因托斯(維名)。
出處 :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采伐樹木時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
生境分布 : 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
原形態(tài) : 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shù)層薄皮組成,易剝離,內(nèi)皮橘黃色。枝條常下垂,紅褐色,有光澤。葉互生 化學(xué)成分 : 木材含多量戊聚糖,萜類和甾醇的脂肪酸酯。尚有白花色甙反應(yīng)。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咳。治急、慢性痢疾,咳嗽氣喘,乳癰。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焙焦研末,0.5~1錢;或取皮內(nèi)鮮汁飲。 復(fù)方 : ①治急性細(xì)菌性痢疾、慢性痢疾:白樺皮三兩,棗樹皮一兩,分別焙焦,共為細(xì)末。每次五分至一錢,一日三、四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67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白桂木根
下一篇:
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