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ái Bèi Yánɡ
出處 : 《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 : 為楊柳科植物銀白楊的葉。春、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分布東北、華北、西北以及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喬木,高10~35米。幼枝密生白色絨毛;冬芽圓錐形,有白色絨毛,或僅邊緣有細(xì)柔毛。單葉互生,長短枝葉形有顯著區(qū)別:長枝的葉寬卵形或三角卵形,長5~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3~5掌狀圓裂或不裂,有鈍齒,幼時兩面密生白色絨毛,以后上面的絨毛脫落,下面的不落;短枝的葉較小,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葉柄長2~5厘米,有白色絨毛。雄花序長3~7厘米;苞片有長睫毛;雄蕊6~10;雌花序長2~4厘米;柱頭2,2裂,紅色。蒴果,無毛。
化學(xué)成分 : 葉和樹皮中含少量糖甙。根中含7-ο-甲基香橙素。
功能主治 : 祛痰、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銀白楊葉制成不同劑型于不同季節(jié)共觀察1115例,平均有效率在88%左右,顯效率為52%左右。對咳、痰、喘均有療效,但平喘作用稍差;生效時間多在服藥后3~5天。對虛寒型療效較好,肺燥型次之,痰熱型較差。療程長者療效較高。病程越短療效越好。劑型及用法:㈠1:2糖漿劑一日服3次,每次10毫升。㈡注射劑一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每次1毫升(含生藥2克)。㈢浸膏丸一每次10粒,日服3次(每日總量相當(dāng)生藥25克);部分病例同時并用注射劑或加服百蕊草(每次5錢,沖泡后分3次服)。初步觀察,各種劑型的療效無明顯差別。副作用:無嚴(yán)重副作用,僅少數(shù)患者有胃部不適,口干、腹瀉、面部輕度浮腫等反應(yīng),個別出現(xiàn)皮疹;一般均較輕微,不影響治療。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71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背小報(bào)春
下一篇: 白背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