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大辭典》:白螺螄殼
拼音注音 : Bái Luó Sī Ké
別名 : 白螺殼(《肘后方》)。
出處 : 《綱目》
來源 : 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huán)棱螺或其同屬動物的陳舊螺殼 。于破敗的墻壁內及螺殼堆積處
,收集年久色白者
,洗凈曬干
。
生境分布 : 產浙江、江蘇等地。
原形態(tài) : 動物形態(tài)參見"田螺"條。
性狀 : 呈圓錐形,螺層7級,各級有棱,并有不明顯的橫斜線紋,殼口歪
,卵圓形。殼外的角質膜已消失
,故呈灰白色
。體輕,質脆
。氣無
,味淡。以陳久色白
,殼頂不碎者為佳
。
炮制 : 白螺螄殼:洗凈晾干,碾成碎塊。煅螺螄殼:取凈螺螄殼,置坩堝內,煅至缸透,取出,放涼,碾末。
性味 : 甘淡,平。①《綱目》:"甘,寒,無毒。"②《飲片新參》:"淡,平。"
功能主治 : 化痰,散結,止痛,斂瘡。治熱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潰瘍,湯火傷。①朱震亨:"治痰積及胃脘痛
。"②《綱目》:"治反胃膈氣
,痰嗽,鼻淵
,脫肛
,痔疾,瘡癤
,下疳
,湯火傷。"③《飲片新參):"化熱痰
,治膈氣疼痛
,利水熱。"④《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胃痛及胃酸過多
。"
用法用量 : 內服:研末,1~3錢;或入丸劑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
復方 : 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蜆殼,搗為末,酒服方寸匕
。(《肘后方》)②治濕痰心痛:白螺螄殼去泥沙,火煅為細末
,每服方寸匕
,溫酒調下
。(《醫(yī)學正傳》)③治膈氣疼痛:陳白螺螄燒研,每服一錢
,酒下
。(《綱目》白玉散)④治瘰疬已散:白螺螄殼為末,日日敷之
。(《談野翁試效方》)⑤治諸瘡爛濕不收:白螺螄殼,火燒存性
,敲碎
,去殼內泥土,研極細摻之
。(《本草匯言》)⑥治湯火傷瘡:多年干白螺螄殼煅研
,油調敷。(《澹寮方》)⑦治楊梅瘡爛:螺螄殼
、辰砂等分
,片腦少許,為末搽之
。(《綱目》)⑧治下疳陰頭生瘡:白螺螄殼不以多少
,火內煅酥為末,于水內飛過
,去土石粗者
,次用輕粉,隨分量入在藥內
,每用少許
,干貼在瘡上。(《奇效良方》銀粉散)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白螺螄殼
拼音注音 : Bái Luó Sī Ké
別名 : 白螺殼、鬼眼睛
英文名 : Spiral shell
出處 :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田螺科動物方形環(huán)棱螺及其同屬動物的貝殼。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llamya quadrata(Benson)采收和儲藏:收集年久白色的螺殼,洗凈
,晾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于河溝、湖泊、池沼及水田內
,多棲息于腐殖質較多的的水底。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
原形態(tài) : 方形環(huán)棱螺,貝殼中等大小,全體呈長圓錐形
。殼質厚
,極堅固
。殼高26-30mm,殼寬14-17mm
。殼頂尖
,螺層7層,縫合線深
,體螺層略大
,殼面黃褐色或深褐色,有明顯的生長及較粗的螺棱
。殼口卵圓形
,邊緣完整。厴角質
,黃褐色
,卵圓形,其上有同心環(huán)狀的生長紋
。
性狀 : 性狀鑒別 貝殼呈圓錐形 ,高2.5-4cm。殼頂尖
,螺層6-7層
,各層膨脹,有棱并有不很明顯的橫斜線紋
,縫合線明顯
。外表光滑,殼口歪
,卵圓形
,表面灰白色,體輕
,質脆
。氣微味甘。
化學成分 : 貝殼主要含碳酸鈣(CaCO3)。
炮制 : 1.白螺螄殼:洗凈晾干,碾成碎塊。2.煅螺螄殼:取凈螺螄殼
,置坩蝸內
,煅至紅透,取出
,放涼
,研末。
歸經 : 肺;心
;胃經
性味 :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 化痰;和胃
;斂瘡。主痰熱咳嗽
;反胃
;胃痛;吐酸
;瘰疬
;潰瘍;燙傷
;疳瘡
用法用量 : 內服:研末 ,3-9g
;或入丸劑
。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
各家論述 : 1.治痰積及胃脘痛 。2.《綱目》:治反胃膈氣,痰嗽
,鼻淵
,脫肛,痔疾
,瘡癤
,下疳,湯火傷
。3.《飲片新參》:化熱痰
,治膈氣疼痛,利水熱
。4.《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胃痛及胃酸過多
。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75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蝶花
下一篇:
白補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