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ǎi Mài Gēn
別名 : 黃花草、牛角花、黃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鵲、斑鳩窩
來源 : 豆科百脈根屬植物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藥。春夏采集,切碎曬干。
性味 : 辛,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用于風(fēng)熱咳嗽,咽炎,扁桃體炎,胃中痞滿疼痛;外用治濕疹,瘡癤,痔瘡。
用法用量 : 3~5錢,外用適量加冰片少許,搗爛外敷。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Bǎi Mài Gēn
別名 : 柏脈根(《唐書》)。
出處 : 《唐本草》
來源 : 為豆科植物百脈根的根 生境分布 : 分布湖南 原形態(tài) : 百脈根,又名:牛角花(《植物名實圖考》),都草、黃金花、五葉草、鳥距草。多年生草本,高這11~45厘米。莖叢生,被疏的長柔毛或后來無毛。小葉5枚,3小葉位于葉柄的頂端,2小葉常生于葉柄的基部;小葉紙質(zhì),卵形或倒卵形,長5~20毫米,寬3~12毫米,無毛或于兩面主脈上有疏的長柔毛;小葉柄極短,長約1毫米,密被黃色長柔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性味 : 《唐本草》:"味甘苦 功能主治 : 《唐本草》:"下氣,止渴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ǎi Mài Gēn 別名 : 柏脈根 英文名 : 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 of Birdsfoot Trefoil, Bird's Foot Trefoil, Bird's Foot Deervetch 出處 : 出自《唐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百脈根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tus corniculatus L.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3400m的冷杉和高山櫟混交林或山坡草地 原形態(tài) : 百脈根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黃酮類化合物百脈根素(corniculatusin),百脈根素-3-O-β-D-半乳糖甙(corniculatusin-3-O-β-D-galactoside)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甘;苦;微寒 功能主治 : 補虛;清熱;止渴。主虛勞;陰虛發(fā)熱;口渴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8g;或浸酒;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 《唐本草》:下氣,止渴,去熱,除虛勞,補不足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78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百眼藤
下一篇:
百舌鳥
《中華本草》:百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