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ǎi Zú Ténɡ
別名 : 神仙對坐草 英文名 : Creeping Pothos 出處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百足藤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林內(nèi)石上或樹干上附生。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 原形態(tài) : 百足藤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性味 : 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 : 散瘀接骨,消腫止痛。主勞傷;跌打腫痛;骨折;瘡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酒炒敷。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祛濕涼血、止痛接骨的功能,用于勞傷、跌打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79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