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ǐ Luó Zǐ
別名 : 野枇杷、粗糠柴
來源 : 清風(fēng)藤科筆羅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以根皮入藥 生境分布 : 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 性味 : 酸 功能主治 : 解毒,利水,消腫。主治水腫腹脹,無名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1~3錢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Bǐ Luó Zǐ 別名 : 野枇杷(《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出處 : 《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來源 : 為清風(fēng)藤科植物筆羅子的果實(shí)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 原形態(tài) : 常綠小喬木 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含鞣質(zhì)16.0% 功能主治 : 《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咳嗽、感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錢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ǐ Luó Zǐ 別名 : 山枇杷 英文名 : root-bark of Stiffleaf Meliosma 出處 : 出自《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清風(fēng)藤科植物筆羅子的果實(shí)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闊葉林中 原形態(tài) : 筆羅子 喬木,高達(dá)7m。芽、幼枝、葉背中脈、花序均被誘色長絨毛。單葉 性狀 : 性狀鑒別 核果球形,直徑5-8mm。果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xì)網(wǎng)紋,中肋稍隆起。干后果實(shí)表面顯棕綠色。氣微。 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含鞣質(zhì)16.0%。葉含鞣質(zhì)5.7%。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 各家論述 : 《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咳嗽、感冒,止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7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中藥大辭典》:筆羅子
《中華本草》:筆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