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ā Jiāo Gēn
別名 : 芭蕉頭(《分類草藥性》) 出處 : 《日華子本草》 來源 : 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多栽培于庭園及農(nóng)舍附近 原形態(tài) : 芭蕉(《漢書》文穎注),又名:巴且(《漢書》) 化學成分 : 莖含水分14.86%、灰分1.82%、1%鹽酸可溶物11.01% 歸經(jīng) : 《本草撮要》:"入足太陰、厥陰經(jīng) 性味 : ①《本草備要》:"味甘 注意 : 《得配本草》:"多服動冷氣 功能主治 : 清熱,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復方 : ①治消渴 備注 : 本植物的葉(芭蕉葉)、花或花蕾(芭蕉花)、種子(芭蕉子)、莖汁(芭蕉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ā Jiāo Gēn 別名 : 芭蕉頭 英文名 : Root of Japanese Banana 出處 : 出自《日華子本草》。《本草衍義》: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莖止一花,全如蓮花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a basjoo Sieb. Et Zucc.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于庭園及農(nóng)舍附近。資源分布:我國臺灣可能有野生。 原形態(tài) : 芭蕉,多年生叢生草本,高2.5-4m。葉柄粗壯,長達30cm;葉片長圓形,長2-3m,寬25-30cm,先端鈍,基部圓形或不對稱,葉面鮮綠色,有光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化學成分 : 莖含水分14.86% 歸經(jīng) : 胃 性味 : 味甘 注意 : 《本草用法研究》:“陽虛脾弱無實熱者,忌用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各家論述 : 1.《食療本草》:主黃疸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0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中華本草》:芭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