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ǔ Xuè Cǎo
別名 : 鹽云草、鹽云參、匙葉草、磯松
來源 : 為藍雪科補血草屬植物二色補血草Limonium bicolor (Bunge) Kuntze [Statice bicolor Bunge],以根及全草入藥。洗凈開花前采全草;根于春季萌芽期或秋冬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 : 苦、咸,溫。
功能主治 : 活血,止血,溫中健脾,滋補強壯。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功能性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胃潰瘍,脾虛浮腫。
用法用量 : 0.5~1兩。
備注 : (1)大葉補血草Limonium gmelinii (Willd.) Kuntze分布于新疆。根入藥。用于止血散瘀。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Bǔ Xuè Cǎo
出處 : 《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 為白花丹科植物西伯利亞補血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及草甸鹽土上。分布東北及內(nèi)蒙古、新疆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除花萼外各部均無毛。根粗壯,少分枝。葉基生,多數(shù),排列成蓮座狀;廣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5~25厘米,淡綠色或灰綠色,先端鈍,微圓或稍尖,基部漸狹成寬的葉柄;莖生葉退化為鱗片狀,棕褐色,邊緣呈白色膜質(zhì)?;ㄝS上部多次分枝;花集合成短而密的小穗,集生于花軸分枝頂端,小穗組成圓盾狀或塔形花序;小穗通常有2~3花;萼筒漏斗狀,5淺裂,萼片干膜質(zhì),白色;花瓣5,藍紫色;雄蕊5;雌蕊子房上位,花柱5,柱頭絲狀。果實倒卵形,黃褐色。
化學成分 : 根含各種黃酮體楊梅樹皮甙、蕓香甙、楊梅樹皮素鼠李糖葡糖甙、楊梅樹皮素、異鼠李素、槲皮素、楊梅樹皮素甲醚、四羥基黃酮。另含花白素縮合鞣質(zhì),其成分中有花色素及其鼠李糖甙、飛燕草素等。
性味 : 《新疆中草藥手冊》:"味甘,性平,無毒。"
功能主治 : 《新疆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癌及其他出血。"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5~1兩。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ǔ Xuè Cǎo
別名 : 匙葉草、海赤芍、海羅卜、海金花、土地榆
出處 : 出自《新疆中草藥手冊》。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白花丹科植物補血草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monium sinense(Girard)O.Kuntze[Statice sinensis Girard]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沿海潮濕鹽土或土地。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北沿海地區(qū)及臺灣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肉質(zhì),肥厚.莖下部呈紅色.基生葉簇生呈蓮座狀;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1.3-.5cm。先端鈍,有一突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柄,葉基同葉脈及花葶下部均呈紅色?;ㄐ騻惴繝罨驁A錐狀頂生,花序軸具4個棱角或溝棱,多次兩歧分枝、分枝處有苞片2枚,披針形,淡棕色;花側(cè)生,數(shù)朵密集成穗狀,被第1內(nèi)苞包裹的1-2花常遲放或不開放,外苞長2-2.5mm,卵形,第1內(nèi)苞長5-5.5mm;萼白色,漏斗形,緣部5淺裂,折疊;花瓣5,淡黃色;雄蕊5,生于冠基部;花柱5,分離。蒴果具5棱,包于宿萼內(nèi)?;ㄆ冢罕狈?月上旬和11月中旬,南方4-12月。
性味 : 苦;微咸;性涼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濕;止血;解毒。主濕熱便血;脫肛;血淋;月經(jīng)過多,白帶;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或用至60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水煎坐浴。
各家論述 : 《新疆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癌及其他出血。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3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蝙蝠藤
下一篇: 補血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