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Bèi Mǔ Lán
別名 : 止血果(《文山中草藥》),石巴蕉、對葉果、果上葉(《云南中草藥選》),小綠芨(《全展選編·外科》)。
出處 : 《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為蘭科植物傘房貝母蘭的假鱗莖或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雜木林中陰濕的巖石上或附生于樹干上。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30厘米。氣生根須狀,淺黃褐色。莖橫走,分節(jié),呈竹鞭狀,節(jié)上生球狀假鱗莖,肉質,卵形,有棱,直徑15~30毫米,綠色,光滑無毛。每一假鱗莖頂端生葉兩片,革質,厚而脆,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5厘米,寬2~3厘米,全緣,兩面平滑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梗上有數(shù)枚鞘狀苞片;花白色,直徑約3厘米,左右對稱,唇瓣上有黃斑。果長橢圓形,長約2厘米,具三棱。種子細小,黃色,鋸屑狀。花期春季。
性味 : 辛甘,涼。①《文山中草藥》:"味辛麻,性涼。"②《云南中草藥選》:"甘淡,涼。"
功能主治 : 清熱止咳,止血定痛,接骨。治支氣管炎,感冒,骨折,軟組織挫傷。①《文山中草藥》:"止血,定痛。治外傷出血。"②《云南中草藥選》:"接骨,續(xù)筋,清熱,止咳。"③《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潤燥,生津止咳。"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爛或研末敷。
復方 : ①治支氣管炎,感冒:每用全株五錢至一兩,煎服。(《云南中草藥選》)②治軟組織挫傷:貝母蘭假鱗莖的干粉調敷或鮮品適量搗爛外敷。(《云南中草藥選》)③治骨折:小綠芨100克,鳳尾草1克。兩藥全草搗爛,先行骨折復位,小夾板固定,然后將上藥敷于骨折處。如系開放性骨折,加滿山香根粉撒于傷口,再敷藥。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全展選編·外科》)④治外傷出血:鮮貝母蘭適量搗爛,敷于創(chuàng)面或用干粉撒于創(chuàng)面包扎。(《文山中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Bèi Mǔ Lán
別名 : 石巴蕉、對葉果、果上葉、止血果、小綠芨
英文名 : pseudobulb of Corymbose Coelogyne
出處 : 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傘房貝母蘭的假鱗莖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elogyne corymbosa Lindl.[C.punctulata Lindl.]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蒸后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海拔1300-3100m的山坡林中樹上或溝邊石上。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 傘房貝母蘭,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30cm。氣生根須狀,淺黃褐色。莖橫走,分節(jié),呈竹鞭狀,節(jié)上生球狀假鱗莖,肉質、卵形,有棱,直徑15-30mm,綠色,光滑無毛。每一假鱗莖頂端生葉兩片,革質,厚而脆,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8-15cm,寬2-3cm,全緣,兩面平滑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梗上有數(shù)枚鞘狀苞片;花白色,直徑約3cm,左右對稱,唇瓣上有黃斑。果長橢圓形,長約2cm,具三棱,種子細小,黃色,鋸屑狀?;ㄆ?-5月。
歸經(jīng) : 肺;腎經(jīng)
性味 : 辛;甘;涼
功能主治 : 清熱止咳;止血定痛。主支氣管炎;感冒;骨折;軟組織挫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 1.《文山中草藥》:止血,定痛。治外傷出血。2.《云南中草藥選》:接骨,續(xù)筋,清熱,止咳。3.《貴州藥植目錄》:清熱潤燥,生津止咳。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3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貝子
下一篇: 貝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