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shí) >> 中藥材

    駁骨丹

    中醫(yī)世家 2023-04-30 09:02:52

    《全國中草藥匯編》:駁骨丹

    拼音注音 : Bó Gǔ Dān

    別名 : 小駁骨、細(xì)葉駁骨蘭

    、臭黃藤

    來源 : 為爵床科裹籬樵屬植物裹籬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藥

    。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性味 :

    ,微酸、平

    功能主治 : 續(xù)筋接骨

    ,消腫止痛。用于骨折
    ,扭挫傷
    ,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用法用量 : 0.5~1兩;外用適量

    ,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駁骨丹

    拼音注音 : Bó Gǔ Dān

    別名 : 接骨草、四季花(《群芳譜》)

    ,小還魂(《嶺南采藥錄》)
    ,百節(jié)芒(《廣州植物志》),小葉金不換
    、小駁骨
    、小接骨草(《南寧市藥物志》),駁骨消
    、駁骨草
    、骨碎草、大力王
    、長生木(《廣西藥植名錄》)
    ,細(xì)骨風(fēng)(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為爵床科植物裹籬樵的莖葉

    。7~8月采
    ,洗凈,切段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地陰濕處、溝谷間

    。常栽培作綠籬
    。分布廣東、臺(tái)灣
    、廣西等地

    原形態(tài) : 灌木,全體無毛

    ,高可達(dá)1.5米
    。葉互生,有短柄
    ,披針形
    ,長4~14厘米,寬1~2厘米
    ,全緣
    ,先端漸尖。穗狀花序頂生或生于上部葉膿內(nèi),長4~10厘米
    ,往往成圓錐狀
    ;花下苞片狹小,短于萼
    ,常脫落;萼5齒裂
    ,線形
    ,長約3毫米;花冠唇形
    ,白色或粉紅色
    ,有紫斑,長約1.2厘米
    ;雄蕊2
    ,著生于花冠喉部,突出
    ,藥室高低不等
    ,其中一室的基部延長;子房上位
    ,花柱線形
    ,短2裂。蒴果棒狀
    ,長約1.2厘米
    ,無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ㄆ诔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化學(xué)成分 : 含生物堿裹籬樵堿和揮發(fā)油。

    藥理作用 : 根煎劑或醇提取物(1~2克/公斤

    、可使大鼠體溫升高
    ;劑量過大(10~20克/公斤)則使體溫降低,劇烈瀉下
    ,終致死亡

    性味 : 辛,溫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
    ,性溫。"②《本草求原》:"辛
    ,平
    。"③《陸川本草》:"辛苦,微溫。"

    功能主治 : 祛瘀生新

    ,消腫止痛
    。治跌打損傷,骨折
    ,風(fēng)濕骨痛
    。①《綱目拾遺》:"治折傷,續(xù)斷骨
    ,搗罨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風(fēng)邪,理跌打
    ,調(diào)酒服
    。"③《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傷,內(nèi)服能去瘀生新
    。"④《陸川本草》:"治風(fēng)濕骨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錢

    ;或研末
    。外用:搗敷、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復(fù)方 : ①治骨折

    ,無名腫毒:小駁骨鮮草搗爛或干草研末,用酒
    、醋調(diào)敷患處
    。(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②治跌打扭傷,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小駁骨五錢至一兩(鮮者一至二兩)
    。水煎服
    。(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駁骨丹

    拼音注音 : Bó Gǔ Dān

    別名 : 接骨草、四季花

    、小還魂
    、百節(jié)芒、小葉金不換
    、小駁骨
    、小接骨草、駁骨消
    、駁骨草
    、骨碎草、大力王
    、長生木
    、尖尾峰、接骨筒、細(xì)骨風(fēng)
    、白及草

    英文名 : Common Gendarussa Herb

    出處 :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駁骨丹的莖葉或全株。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Gendarussa u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ssa burm. F.]采收和儲(chǔ)藏:夏

    、秋季采收
    ,洗凈,切段
    ,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村旁或路邊的灌叢中,赤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tái)灣、廣東
    、海南
    、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駁骨丹干 亞灌木

    ,直立無毛,高約1m
    。莖圓柱形
    ,節(jié)膨大,分枝多
    ,嫩枝常深紫色
    。葉對(duì)生;紙質(zhì)
    ;葉柄長不及1cm
    ;葉片狹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長5-10cm,寬5-15mm,先端漸尖
    ,基部漸狹
    ,全緣;側(cè)脈每邊6-8條
    ,呈深紫色。穗狀花序頂生,上部密生
    ,下部間斷;苞片對(duì)生
    ,每苞片中有花2室數(shù)朵
    ;萼近相等的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4mm
    ;花冠白色或粉紅色
    ,長約1.3mm,花冠管圓筒狀
    ,叫做部稍擴(kuò)大
    ,冠檐二唇形,上唇長圓狀卵形
    ,下唇淺3裂
    ;雄蕊2,花絲稍扁
    ,花藥具闊面斜的藥隔
    ,藥室2,一個(gè)基部有尾狀附屬物
    ;子房每室有2個(gè)胚珠
    ,花柱線形。蒴果棒狀
    ,長1.2cm
    ,無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ㄆ诖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性狀 :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多分枝

    ,小枝有四棱線
    ,節(jié)處膨大,嫩枝綠色
    。葉多皺縮
    ,完整葉片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長4-14cm
    ,寬1-2cm
    ,先端漸尖,基部楔形
    ,全緣
    ,上面青綠色,下面黃綠色
    ,光亮
    ;中脈粗大,與側(cè)脈均呈深紫色
    ,或有時(shí)側(cè)脈半透明
    。氣微
    ,味淡。

    化學(xué)成分 : 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根含生物堿爵床脂素(justicin)和揮發(fā)油[2]

    藥理作用 : 根煎劑或醇提取物(1-2g/kg)可使大鼠體溫升高;劑量過大(10-20g/kg)則使體溫降低

    ,劇烈瀉下
    ,終致死亡。

    歸經(jīng) : 歸肝

    ;腎
    ;肺經(jīng)

    性味 : 味辛;苦

    ;性平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濕

    ;散瘀血;續(xù)筋骨
    。主風(fēng)濕痹痛
    ;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腹痛
    ;跌打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5-30g
    ;或研末;或泡酒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衍
    ;或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 : 1.《本草綱目拾遺》:治折傷,續(xù)斷骨

    ,搗罨
    。2.《生草藥性備要》:治風(fēng)邪,理跌打
    ,調(diào)酒服
    。3.《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傷,內(nèi)服能去瘀生新
    。4.《陸川本草》:治風(fēng)濕骨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4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山玉桂
    拼音注音 : Shān Yù Guì來源 :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野黃桂的樹皮或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C.pauciflorum H.T.Chang]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苿?dòng)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宰羊時(shí)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
    、團(tuán)龜頭、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