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蜜心果、粘心果
來源 : 水東哥科水東哥屬植物錐序水東哥Saurauia napaulensis DC.,以根及果入藥。根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曬干或鮮用。
性味 : 苦,涼。有毒。
功能主治 : 散瘀消腫,止血。用于骨折,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瘡癤。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鮮根或果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Bí Tì Guǒ
別名 : 撒羅夷、馬耳子果、密心果、粉心果、明星果、野枇杷。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獼猴桃科植物尼泊爾水東哥SaurauianapaulensisDC.的根或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urauianapaulensisDC.[S.lantsangensisHu]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采,果,秋季采,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50-1000m的山地林中或林邊路旁。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尼泊爾水東哥 喬木,高4-20m。小枝粗壯,被細小爪甲狀鱗片并疏生褐色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1.5-4.5cm,具棕褐色鉆形鱗片和短柔毛;葉片薄革質(zhì),狹長圓形,長18-35cm,寬7-13cm,先端漸尖至突尖,基部圓或鈍,邊緣具細小銳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薄層淡褐色或銹色糠批狀絨毛,中、側(cè)脈上疏生爪甲狀鱗片,側(cè)脈平行,35-46對。圓錐花序生新枝上部葉腋,長12-38cm,具鱗片和短柔毛;總花梗長5-16cm,花梗長1-2cm,密被褐色短柔毛,果期則大部分脫落;萼片5,卵圓形,長4-6mm;花瓣5,淡紫紅色,近圓形,長7-8mm,先端反卷,基部合生;雄蕊多數(shù),花藥孔裂;子房圓球形,被褐色短細絨毛,花柱4-5,中部以下合生。漿果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1.2cm,綠色或淡黃色,具5棱,花柱和萼片宿存?;?、果期7-12月。
性狀 : 性狀鑒別 漿果扁球形,直徑7-12mm。表面綠色或淡黃色,無毛,具明顯5棱;先端有殘留的花柱,基部有宿存萼片5,橢圓形或闊橢圓,不等大。氣微,味甜,多粘液質(zhì)。
性味 : 苦;涼;有毒
功能主治 : 散瘀消腫;止血。主跌打損傷;骨折;創(chuàng)傷出血;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5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鴇肉
下一篇: 鼻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