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北風菌、蠔菌 來源 : 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側耳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 Quel. 生境分布 : 生闊葉樹的樹干上 藥理作用 : 菌絲體乙醇提取物含17種游離基酸和縮氨酸 性味 : 微咸 功能主治 : 追風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Cè ěr 別名 : 北風菌 出處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 藥材基源:為白蘑科真菌糙皮側耳的子實體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闊葉樹腐木上 原形態(tài) : 菌蓋肉質 性狀 : 性狀鑒別 菌蓋扁半球形 化學成分 : 含多種氨基酸(amino acid) 藥理作用 : 1.抗癌在糙皮側耳中有兩種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糖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性味 : 辛;甘;性溫 功能主治 : 追風散寒;舒筋活絡;補腎壯陽。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陽痿遺精,腰膝無力。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一9g。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有舒筋活絡、追風散寒等功效。多用于滋補品。《廣菌譜》:柳耳主補胃理氣、治反胃、吐痰,用五七個煎湯服即愈。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5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側柏葉
下一篇:
催乳藤
《中華本草》: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