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à Diàn Gēn
出處 : 《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為豆科植物木藍的根。
性味 : 《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 《生草藥性備要》:"解蟲毒。"
復方 : 治丹毒:木藍干根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Dà Diàn Gēn
英文名 : Root of True Indigo
出處 :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木藍Indigofera tinctoria L.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ndigofera tinctoria 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野生于山坡草叢中,南部各省時有栽培。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木藍 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莖直立,小枝被銀白色丁字毛。葉互生;葉柄長1.3-2.5cm;托葉小,錐形;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2.5-5cm,小葉對生,小葉9-13片,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5-3cm,寬0.5-1.5cm,先端鈍圓,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丁字毛,葉平時常帶藍色??偁罨ㄐ蜷L2.5-5cm,通常腋生,無較葉為短,花疏生,有花約20朵;萼鐘形,斜形,被銀白色丁字毛,5齒裂;花冠蝶形,紅黃色,長約04mm,旗瓣寬卵形至長圓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圓形,微與龍骨瓣相連,龍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短,內彎,柱頭頭狀。莢果線狀圓柱形,直或稍彎,長約2.5-3cm,種子間有縊縮,外形似串珠,有毛或無毛。有種子5-10顆。種子圓形,長約1.5mm。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化學成分 : 根含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山柰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和槲皮素(quercetin)。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性味 : 苦;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止痛。主丹毒;癰腫瘡瘍;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 《生草藥性備要》:解蟲毒。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86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大石韋
下一篇: 杜根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