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Jiǔ Lónɡ Ténɡ
別名 : 過崗龍(《生草藥性備要》),烏郎藤(《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烏藤、串鼻藤(《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燕子尾(《南寧市藥物志,),豬蹄叉、羊蹄又(《廣西中草藥,),黃開口、子燕藤、五里蘑、雙木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夜合草、干打捶、九牛燥、五花血藤;馬腳藤(《湖南藥物志》),飛揚(yáng)藤、羊蹄風(fēng)(《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 為豆科植物龍須藤的莖。隨時可采,采后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 生于溝邊、山谷、河邊、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常綠攀援本質(zhì)藤本,高2~7米。幼枝淺黃色,密布銹黃色皮孔,嫩枝、花序、葉背均被短茸毛,卷須2個對生或1個。單葉互生,卵圓形,矩圓形或心臟形,長5~9厘米,寬2.5~5厘米,半革質(zhì),前端分裂,或凹頭,全緣,基部圓形或微凹或耳廓形;葉柄長22~40毫米,兩端膨大;托葉針狀,早脫,禿凈??偁罨ㄐ?,頂生或腋生;萼簡5裂,長三角狀,表面具短茸毛;花瓣5片,白色,離生;雄蕊10,3枚較粗壯,花藥2室,縱裂,丁字藥;雌蕊1,被很短茸毛,花柱成喙?fàn)?。莢果表面有細(xì)網(wǎng)狀紋,熟時開裂。種子黑色,扁圓形?;ㄆ?~10月。果期翌年1~2月(廣西)。
化學(xué)成分 : 根及莖皮含鞣質(zhì)20.76%。
性味 : 《南寧市藥物志》;"苦辛,平,無毒。"
功能主治 : 《南寧市藥物志》:"祛風(fēng),去瘀,止痛。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接骨。"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5錢(鮮用1~2兩)。
復(fù)方 :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九龍?zhí)僖恢炼?,兩面針二至三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Jiǔ Lónɡ Ténɡ
別名 : 過崗龍、過江龍、鄔郎藤、烏藤、串鼻藤、飛揚(yáng)藤、山道藤、九龍根、羊蹄風(fēng)、黃開口、子燕藤、五里藤、雙木蟹、九牛燥、五花血藤、馬腳藤、馬蹄葉根
英文名 : Stem of Champion Bauhinia
出處 : 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龍須藤的根或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uhinia championii(Benth.) Benth.[Phanera championii Benth.;Bauhinia hunanensis Hand.Mazz.;B.championii(Benth.) Benth.var.acutifolia L.Chen]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砍取莖干或挖出根部,除去雜質(zhì)、泥土,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叢中、疏林或密林中。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原形態(tài) : 龍須藤 木質(zhì)藤本:有卷須。嫩枝和花序被緊貼的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2.5cm,纖細(xì),略被毛;葉片紙質(zhì),卵形或心形,長3-10cm,寬2.5-6.5cm,先端銳漸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的短柔毛,漸變無毛或近無毛,干時粉白褐色;基出脈5-7條?;▋尚裕偁罨ㄐ颡M長,腋生,有時與葉對生或數(shù)個聚生于枝頂而成復(fù)總狀花序,長7-20cm;苞片與小苞片小,錐尖,早落;花梗纖細(xì),長1-1.5cm;花托漏斗形,長約2mm;萼杯狀,裂片5,披針形,長約3mm;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生絲毛;能育雄蕊3,無毛,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僅沿兩縫線被毛,花柱短,柱頭小。莢果倒卵狀長圓形或帶狀,扁平,長7-12cm,寬2.5-3cm,無毛果瓣革質(zhì)。種子2-5顆,圓形,扁平,直徑約1.2cm?;ㄆ?-10月,果期7-12月。
性狀 : 本品呈圓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規(guī)則皺溝紋。質(zhì)堅(jiān)實(shí),難折斷,切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淺棕色,有2-4圈深棕紅色環(huán)紋,習(xí)稱“雞眼圈紋”,針孔狀導(dǎo)管細(xì)而密。氣無,味微澀。以藤莖粗,斷面“雞眼圈紋”明顯者為佳。
化學(xué)成分 : 根含5,6,7,5ˊ-四甲氧基-3ˊ,4ˊ-亞甲二氧基黃酮(5,6,7,5ˊ-tetramethoxy-3ˊ,4ˊ-methylene dioxyflavone),5,6,7,3ˊ,4ˊ,5ˊ-六甲氧基黃酮(5,6,7,3ˊ,4ˊ,5ˊ-hexamethoxyflavone),5,7,5ˊ-三甲氧基-3ˊ,4ˊ-亞甲二氧基黃酮(5,7,5ˊ-trimethoxy-3ˊ,4ˊ-methylenedioxyflavone),5,6,7,3ˊ,4ˊ-五甲氧基黃酮(5,6,7,3ˊ,4ˊ-pentamethoxyflavone),5,7,3ˊ,4ˊ5ˊ-五甲氧基黃酮(5,7,3ˊ,4ˊ5ˊ-pentamethoxyflavone),5,7,3ˊ,4ˊ-四甲氧基黃酮(5,7,3ˊ,4ˊ-tetamethoxyflavone),龍?zhí)龠?bauhinin),沒食子酸(gallic acid)等。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性味 : 苦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 : 祛風(fēng)除濕,行氣活血。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偏癱,胃脘痛,疳積,痢疾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用量加倍;或浸酒。
復(fù)方 :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九龍?zhí)僖恢炼?,兩面針二至三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各家論述 : 《南寧市藥物志》:祛風(fēng),祛瘀,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接骨。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8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九龍根
下一篇: 井邊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