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藥材

      苦蕎頭

      中醫(yī)世家 2023-07-13 18:10:55

      《中藥大辭典》:苦蕎頭

      拼音注音 : Kǔ Qiáo Tóu

      別名 : 蕎葉七(《陜西草藥》)

      出處 : 《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 為蓼科植物苦養(yǎng)麥的根及根莖

      。8~10月采收

      生境分布 : 生于林邊、草地

      。東北
      、西北
      、西南等地均栽培

      原形態(tài) : 苦蕎麥(《綱目》),又名:萬年蕎

      、野南蕎
      、韃靼蓼、野蕎麥
      。一年生草本
      。莖直立,高達(dá)80厘米
      ,有細(xì)條紋
      ,具成列的軟毛,有少數(shù)細(xì)弱分枝
      。葉有長柄
      ;臥片寬三角形,長2~8厘米
      ,先端急尖
      ,基部心形;托鞘斜形
      ,膜質(zhì)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偁罨ㄐ蛞干蝽斏换ü<?xì)長
      ;花排列稀疏
      ,花被白色咸淡紅色,5深裂
      ,裂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
      ;雄蕊8
      ,短于花被;花柱3
      ,較短
      。瘦果卵形,長4~5毫米
      ,黑褐色
      ,具3棱,棱角下部為鈍圓
      ,上部則甚銳
      ,有3條縱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ㄆ?~8月

      化學(xué)成分 : 各部分都含蕓香甙等黃酮成分,是黃酮類的豐富來源

      。葉含蕓香甙(干葉)3.0%
      、4.2%、5.4%
      ,果實(shí)含1%
      。土壤中施鈷鹽可以增加本植物中蕓香甙,矢車菊素等黃酮成分的含量

      性味 : 甘苦

      ,平。①《綱目》:"甘苦
      ,溫
      ,有小毒。"②《貴陽民間藥草》:"澀
      ,平
      ,無毒。"③《貴州草藥》:"性平
      ,味苦
      。"

      注意 : 《綱目》:"多食傷胃

      ,發(fā)風(fēng)動氣,能發(fā)諸病
      ,黃疾人尤當(dāng)禁之
      。"

      功能主治 : 治胃痛,消化不良

      ,痢疾
      ,勞傷,腰腿痛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健胃顧氣
      ,祛風(fēng)除痰。治狂犬咬傷
      ;外治惡瘡
      ,蟲、蚊咬傷
      。"②《內(nèi)蒙古中草藥》:"除濕止痛
      ,解毒消腫,健胃
      。治跌打損傷
      ,腰腿疼痛,瘡癰腫毒
      ,消化不良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0.3~1兩

      ;浸酒或研末
      。外用:搗敷。

      復(fù)方 : ①治胃痛:㈠苦蕎頭三至五錢

      。水煎服
      。(《貴州草藥》);㈡苦蕎頭六錢
      ,香樟根皮三錢
      。共研末和勻。每服一錢
      ,日三服
      ,飯前開水送服。(《貴陽民間藥草》)②治積滯
      ,飽脹:苦蕎頭二至三錢
      ,胡桃仁適量。同嚼服
      。(《貴陽民間藥草》)③治腰腿疼痛:野蕎麥根莖五錢
      ,水煎服
      ,并煎湯熏洗。(《內(nèi)蒙古中草藥》)④治痢疾:苦蕎頭五錢
      ,朱砂蓮二錢
      。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⑤治小兒疳積:苦蕎頭
      、雞屎藤
      、臭牡丹各四兩。研末
      ,調(diào)面粉作粑吃
      。(《貴陽民間藥草》)⑥治狂犬病:苦蕎頭
      、抱石蓮各一兩,黑竹根五錢
      。煎水服
      。(《貴州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苦蕎頭

      拼音注音 : Kǔ Qiáo Tóu

      別名 : 蕎葉七、蕎麥七

      出處 : 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侗静菥V目》:苦蕎,出南方
      ,春社前后種之
      。莖青多枝葉,似蕎麥而尖
      ,開花帶綠色
      ,結(jié)實(shí)亦似蕎麥,稍尖而棱角不峭
      ,其味苦惡
      。農(nóng)家磨搗為粉,蒸使氣餾
      ,滴去黃汁
      ,乃可作為糕餌食之,色如豬肝
      ,谷之下者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苦蕎麥的根及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polygonum tataricum L.」采收和儲藏:8~10月采收

      ,曬干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濕潤的溝谷、村邊

      、草地
      。資源分布:我國東北
      、西北、西南山區(qū)有栽培
      。亦有野生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草本,高50-90cm

      。莖直立
      ,分枝,綠色或帶綠色
      ,有細(xì)條紋
      。葉互生;有長柄
      ;托葉鞘膜質(zhì)
      ,黃褐色;葉片寬三角形
      ,長2-7cm
      ,寬2.5-8cm,先端急尖
      ,基部心形
      ,全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偁罨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花梗細(xì)長;花排列稀疏
      ,白色或淡紅色
      ;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
      ,長約2mm
      ;雄蕊8,短于花被
      ;花柱3
      ,較短,柱頭頭狀
      。瘦果錐狀卵形
      ,有三棱,棱上部銳利
      ,下部圓鈍
      ,黑褐色,有3條深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果期6-9月。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硝酸鹽還原酶(nitrate reductase)[1]

      ,蕓香甙(rutin)[2]
      。葉中含3′,4′5
      ,7-四-O-甲基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1→6)-O-β-D-吡喃葡萄糖甙〔3’
      ,4′, 5
      ,7-tetra-O-methyl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3]
      。果實(shí)含蛋白質(zhì)(protein)[4]。種子含槲皮素(querce-tin)
      ,山柰酚(kaempferol)
      ,蕓香甙,山柰酚-旬-3-蕓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
      ,槲皮素-3-蕓香糖甙-7-半乳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7-galactoside)[5]

      藥理作用 : 1.抗乙肝表面抗原作用 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檢測(ELISA)技術(shù)測定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試驗(yàn)表明,苦蕎頭水煎劑對HBsAg有明顯滅活作用[1]

      。2.降血糖
      、血脂作用 給糖尿病患者服用苦蕎麥面條200g/d
      ,連用3個月
      ,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均有明顯降低
      ,血三酸甘油和膽固醇也有下降
      ,并能明顯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2]。給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大鼠
      ,每日服用苦蕎麥粉10g
      ,連續(xù)6星期,有顯著降血糖作用
      ;連續(xù)5星期對高脂飼料所致高血脂大鼠
      ,有明顯降低血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作用[3]。

      歸經(jīng) :

      ;胃
      ;大腸經(jīng)

      性味 : 甘;性平

      ;小毒

      注意 : 《本草綱目》:多食傷胃

      ,發(fā)風(fēng)動氣,能發(fā)諸病,黃疾人尤當(dāng)禁之

      功能主治 : 健脾行滯

      ;理氣止痛;解毒消腫
      。主胃脘脹痛
      ;消化不良;痢疾
      ;腰腿痛
      ;跌打損傷;癰腫惡瘡
      ;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10~15g;研末或浸酒
      。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 1.《貴州民間方藥集》:健胃順氣,祛風(fēng)除痰

      。治狂犬咬傷
      ;外治惡瘡,蟲
      、蚊咬傷
      。2.《內(nèi)蒙古中草藥》:除濕止痛,解毒消腫
      ,健胃
      。治跌打損傷,腰腿疼痛
      ,瘡癰腫毒
      ,消化不良。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89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猴頭菌
      《全國中草藥匯編》:猴頭菌別名 : 猴頭、刺猬菌
      石長生
      拼音注音 : Shí Chánɡ Shēnɡ別名 : 丹草
      、長生草、丹沙草
      、生肌草
      、石中珠、巖浮萍
      、豬毛七
      、水豬毛七、豬鬃草
      、豬毛腳筋草出處 : 石長生
      ,始載于《本經(jīng)》,一名丹草
      ,列入下品
      兩面青
      《全國中草藥匯編》:兩面青拼音注音 : Liǎnɡ Miàn Qīnɡ別名 : 甲滿來源 : 紫金牛科兩面青Maesa indica (Roxb.)A. DC.
      ,以全株入藥
      大青木
      拼音注音 : Dà Qīng Mù別名 : 路邊青
      、臭葉樹
      、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
      、鴨公青
      、淡婆婆、大葉青
      竹葉心
      來源 : 慈竹屬植物慈竹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尚未能展開呈筒卷形的嫩葉
      。性味 : 甘、苦
      ,涼
      山玉桂
      羊外腎
      《中藥大辭典》:羊外腎拼音注音 : Yánɡ Wài Shèn別名 : 羊石子(《本事方》)
      ,羊腎(《四川中藥志》)
      。出處 : 《綱目》來源 : 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睪丸
      。宰羊時
      甲魚頭
      拼音注音 : Jiǎ Yú Tóu別名 : 腳魚頭、團(tuán)龜頭
      、鰲頭來源 : 爬行綱龜鱉目鱉科中華鱉Amyda sinensis (Wieg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