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Liù Yuè Hán
別名 : 路邊梢、野芝麻、紅花野芝麻、大風寒草、氣草、山卷蓮、化骨丹
來源 : 馬鞭草科蕕屬植物三花蕕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以全草入藥。夏季盛花期采收,鮮用或陰干。
性味 : 辛,溫。
功能主治 : 發(fā)表散寒,宣肺止咳,活血調經。用于感冒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通經,產后腹痛;外用治刀傷,燒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 2~4錢;外用適量,研粉、油調敷,或鮮葉搗爛敷患處。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Liù Yuè Hán
別名 : 大風寒草、紅花野芝麻(《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路邊梢、化骨丹、野芝麻(《陜西中草藥》),蜂子草(《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出處 : 《開寶本草》
來源 : 為馬鞭草科植物三花蕕的全草。春末、夏初采收。
生境分布 : 多生于山坡下部灌叢草地。分布四川、陜西、甘肅等地。
原形態(tài) :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80~100厘米。莖被白色柔毛,嫩枝四棱形。葉對生,寬卵形,長約3厘米,寬約2.5厘米,邊緣有粗鋸齒,被白色柔毛;葉柄長約7毫米。聚傘花序腋生;萼鐘狀,4裂,裂片卵形,先端尖,被柔毛;花冠淡紫紅色,5裂,左右對稱,上面4裂片相等,最下1片較大,且具紫紅色斑點;雄蕊4,2強,伸出;子房4室,花柱細長,較雄蕊為長,先端2歧。蒴果,4裂,為宿萼所包?;ㄆ?~5月。
性味 : 《陜西中草藥》:"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 解表宣肺。治外感頭痛,咳嗽,外障目翳,燙傷。①《天寶本草》:"散寒清火,治諸疼,外障目翳,諸般咳嗽。"②《常用草藥治療手冊》:"發(fā)表散寒,宣肺止咳。治風寒咳嗽。"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復方 : ①治百日咳:六月寒三錢,五皮草四錢,兔耳風四錢,肺筋草四錢,青蛙草五錢。各藥先經蜜炒,然后以水煎煮。一日作三次服完,藥渣重煎,可再供一日服用。(《藥學通報》7(8):276~276,1959)②治燙傷:路邊梢研粉,調香油或蛋黃油敷。若有潰爛,可加冰片少許。(《陜西中草藥》)③治已潰的淋巴結結核:路邊梢鮮葉適量,搗爛加白糖外敷;或干葉研粉,凡士林調敷。(《陜西中草藥》)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Liù Yuè Hán
別名 : 大風寒草、紅花野芝麻、野薄荷、路邊梢、化骨丹、野芝麻、蜂子草、山卷蓮、野荊芥、黃剌泡、風寒草、金線風
英文名 : Herb of Threeflower Bluebeard
出處 : 出自《天寶本草》。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三花蕕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50-2600m的山坡、平地、水溝邊及河邊。資源分布:分布四川、陜西、甘肅、河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 直立亞灌木,高15-70cm。常自基部分枝。枝四方形,密生灰白色向下彎曲的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2-1.5cm;葉片紙質,卵形致工卵形,長1.5-4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規(guī)則鋸齒,兩面均被柔毛和腺點,背面尤密集。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1-3cm;通常3花,偶為1或5花;花柄長3-6mm,具錐形細小苞片;花萼鐘狀,5裂,裂片披針形,長8-9mm,兩面均被柔毛和腺點;花冠紫紅色至淡紅色,先端5裂,二唇形,裂片全緣,長1.1-1.8cm ,下唇中裂片較大,圓形,外面被疏柔毛和腺點;雄蕊4,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先端被柔毛。蒴果成熟后四瓣裂,果瓣無翅,倒卵狀舟形,表面密被糙毛及凹凸網紋?;ā⒐?-9月。
歸經 : 肺經
性味 : 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主感冒;咳嗽;百日咳;外障目翳;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蜓心┱{敷。
各家論述 : 1.《天寶本草》:散寒清火,治諸疼,外障目翳,諸般咳嗽。2.《常用草藥治療手刪》:發(fā)表散寒,宣肺止咳。治風寒咳嗽。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89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六曲
下一篇: 六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