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C,中藥,刺玫果" />
拼音注音 : Cì Méi Guǒ
別名 : 刺莓果 英文名 : Dahurian Rose Fruit, Fruit of Dahurian Rose 出處 : 出自《黑龍江中藥》 來源 :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430-2500m的山坡陽處或雜木林邊、丘陵草地。2.生于山坡陽處。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等地。2.分布于東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 1.山刺玫 直立灌木,高1-2m。枝無毛,小枝及葉柄基部有成對的黃色皮刺,刺彎曲,基部大。羽狀復(fù)葉,小葉7-9,連葉柄長4-10cm;葉柄和葉軸有柔毛、腺毛和稀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邊緣有帶腺鋸齒,下面被柔毛;小葉片長圓形或?qū)捙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性狀 : 干燥果實呈球形,壁堅脆,橙紅色,直徑1.2cm,種子有毛茸,共24粒左右 毒性 : 毒性:小鼠靜脈注射 化學(xué)成分 : 山刺玫的果實含有機(jī)酸 藥理作用 : l.延緩衰老作用 在離體試驗中,刺玫果沖劑能夠提高培養(yǎng)的人淋巴細(xì)胞和綿羊紅細(xì)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歸經(jīng) : 肝;脾;胃;膀胱經(jīng) 性味 : 酸;苦;溫 功能主治 : 健脾消食;活血調(diào)經(jīng);斂肺止咳。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脹痛;腹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動脈粥樣硬化;肺結(jié)咳嗽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0g。 各家論述 : 1.《黑龍江中藥》:助消化。治小兒食積。2.《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健脾理氣,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治消化不良,氣滯腹瀉,胃痛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89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刺玫
下一篇:
刺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