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藥典》:川木通
拼音注音 : Chuān Mù Tōnɡ
別名 : 淮通、淮木通、小木通
英文名 :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來源 :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繡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莖。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曬干,或趁鮮切薄片,曬干
性狀 : 本品呈長圓柱形,略扭曲,長50~100cm,直徑2~3.5cm。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有縱向凹溝及棱線;節(jié)處多膨大,有葉痕及側(cè)枝痕。殘存皮部易撕裂。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切片厚0.2~0.4cm,邊緣不整齊,殘存皮部黃棕色,木部淺黃棕色或淺黃色,有黃白色放射狀紋理及裂隙,其間布滿導管孔,髓部較小,類白色或黃棕色,偶有空腔。無臭,味淡。
貯藏 : 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炮制 : 未切片者,略泡
,潤透
,切薄片
,曬干。
鑒別 : 取本品粗粉25g,加水250ml,煎煮30分鐘
,濾過
,濾液濃縮至50ml,放冷
,加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50ml、25ml)
,合并正丁醇液
,加2%氫氧化鈉溶液洗滌5次
,每次30ml
,正丁醇液加水洗滌至中性,取正丁醇液蒸干
,殘渣加乙醇25ml使溶解
,加鹽酸2ml,回流1小時
,蒸干
,殘渣加水10ml,攪勻
,加水飽和的醋酸乙酯提取2次
,每次10ml
,合并醋酸乙酯提取液
,蒸干,殘渣加甲醇2ml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作為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以環(huán)已烷-丙酮(4:1)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
,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的藍褐色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
,顯相同的熒光斑點。
歸經(jīng) : 歸心、肺
、小腸
、膀胱經(jīng)
。
性味 : 淡、苦
,寒
。
功能主治 : 清熱利尿,通經(jīng)下乳 。用于水腫、淋病
,小便不通
,關(guān)節(jié)痹痛,經(jīng)閉乳少
。
用法用量 : 3~6g。
摘錄 :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川木通
拼音注音 : Chuān Mù Tōnɡ
別名 : 淮木通(《中藥志》),油木通
、白木通(《四川中藥志》)
。
出處 : 《中國藥物標本圖影》
來源 : 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繡球藤的莖。秋季采收
。割取較老的莖
,截成長段
,刮去外皮,陰干
。
原形態(tài) : ①小木通(《植物名實圖考》),又名:山木通、土木通
、老虎須。常綠攀援性灌木
,高達5米。莖紅紫色或黃褐色
,有條紋
。3出復葉對生
;葉柄長3~7.5厘米;小葉片革質(zhì)
,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方形,長6~14厘米
,寬3~7厘米,先端長尖
,基部圓或心形
,全緣
,主脈3出
,側(cè)脈網(wǎng)狀,明顯
。圓錐花序腋生、頂生
,花序每節(jié)上有1對小苞片
,基部圍以長方形的鱗片;花直徑約3厘米
;花萼4,白色
,花瓣狀
,長方形或倒卵狀長方形
,先端鈍
;花瓣缺如;雄蕊多數(shù)
,長約5毫米;雌蕊多數(shù)
,長約3毫米
,子房及花柱均有向上的直生毛.瘦果扁卵圓形,長3毫米
,有羽狀毛,宿存花柱長達5厘米
。分布廣西
、湖北
,湖南
、四川
、貴州、云南等地
。⑦繡球藤(《植物名實圖考》),又名:四朵梅(《天寶本草》)
,山鐵線蓮
、花木通
、白花木通
。攀援灌木,高3~5米
。莖褐色或紫色,有條紋
。3出復葉對生
;葉柄細長,右毛或幾無毛
;小葉卵形或橢圓形,長4~6厘米
,寬2.5~4厘米
,基部圓或廣楔形
,先端尖長,邊有粗鋸齒
,有時深切如小裂片
,齒端細尖,兩面均有稀毛
,或上面無毛;與花同出的葉簇生
,出自上年枝條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6朵簇生
,花柄細長;花白色
,直徑3~5厘米
;花被4,橢圓長方形
,圓頭或突成短尖頭
,或微凹,下面兩側(cè)密生絨毛
,中間毛較稀或幾無毛;雄蕊甚密
,花粉囊黃色
;雌蕊多數(shù)
,子房卵形
,花柱直立,絲狀
,長毛甚密,柱頭短
。瘦果扁卵形
,長4毫米,花柱留存
,鉤狀彎曲,有羽狀毛
。生于林邊及半陰處
。分布安徽、湖北
、陜西、四川
、貴州
、云南等地
。
性狀 : ①小木通的干燥莖呈細圓柱形,長30~60厘米,直徑O.8~2匣米
。外皮紅棕色或灰黃色,多呈撕裂狀,易與木質(zhì)部剝離
,有縱條紋
,節(jié)部膨大,有葉柄及側(cè)枝脫落的痕跡
;木質(zhì)部淡黃褐色或黃白色。體輕質(zhì)硬
,不易折斷
,斷面呈放射形的裂片狀
,導管孔排列較致密
,髓部明顯。氣弱
,味苦。產(chǎn)四川
、貴州
,湖南等地。②繡球藤的干燥莖呈圓柱形
,長6O~100厘米,直徑1.5~3厘米
。外皮黃棕色
,常有剝落起層的皮片,并有縱條紋
;節(jié)部稍膨大。體輕
,質(zhì)堅韌
,斷面有放射狀紋理及多數(shù)排列整齊的導管孔
。氣微弱,味微苦
。以條粗
、色黃白者為佳
。產(chǎn)四川
。
歸經(jīng) : 《四川中藥志》:"入心、肺、小腸、膀胱等經(jīng)。"
性味 : 《四川中藥志》:"性寒,味淡苦
,無毒。"
注意 : 《四川中藥志》:"小便過多。遺尿、精滑氣弱者及孕婦忌用
。"
功能主治 : 清熱利水,活血通乳。治濕熱癃閉
,水腫,琳病
,婦女乳難
,月經(jīng)閉止
。①《植物名實圖考》:"小木通利小便
。"②《四川中藥志》:"利水,清熱
,通血脈。治腎臟病水腫
,急性腎炎小便不利
,濕熱癃閉,淋病
,婦女徑閉及乳閉。"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3錢
。
備注 : 同屬植物中稱木通入藥者甚多,主要的有:①女萎(參見"女萎"條),湖南以之作木通;②單葉鐵線蓮
,四川南川作木通
;③山木通
,四川
、湖南作木通
;④毛木通,四川巴縣作木通
;⑤皮翁鐵線蓬,亦稱小木通
;⑥黃藤通
,湖南稱木通,四川稱毛木通
,云南稱大木通;⑦小蓑衣藤(參見叫
、蓑衣藤"條)云南亦稱木通.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川木通
拼音注音 : Chuān Mù Tōnɡ
別名 : 淮木通
英文名 : Aremond Clematis Stem, Armand Clematis Stem, Stem of Aremond Clematis, Stem of Armand Clematis
出處 : 出自《中國藥物標本圖影》
來源 :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繡球藤、小木通等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lematis montana Buch.-Ham.ex DC.2.Clematis armandii Franch.[C.armandii Franch.var.biondiana(Pehd.;C.biondiana Pavol)]采收和儲藏:秋季采集
,刮去外皮切片,曬干
。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1200-4000m的山坡、山谷灌木林中 、林邊或溝旁
。2.生于海拔100-2400m的山坡、山谷水溝分
、林邊或灌木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陜西南部、寧夏南部
、甘肅南部
、安徽
、江西
、福建北部、臺灣
、河南西部、湖北西部
、湖南
、四川、貴州
、云南、西藏南部
。2.分布于陜西南部
、甘肅、福建西南部
、湖北、湖南
、廣東
、廣西、四川
、貴州、云南
、西藏東部
。
原形態(tài) : 1.繡球藤,木質(zhì)藤本,長達8m。莖圓柱形 ,有縱條紋
;小枝有短柔毛,后脫落變無毛
;老莖外皮剝落。葉對生
,或數(shù)葉與花簇生
;葉柄長5-6cm
;三出復葉
,小葉片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
,長2-7cm
,寬1-5cm,先端急尖或漸尖
,3淺裂
,邊緣有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
。兩性花,1-6朵與葉簇生
,直徑3-5cm
;萼片4,開展
,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長1.5-2.5cm
,寬0.8-1.5cm
,外面疏生短柔毛,內(nèi)面無毛
;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
,長約1cm
,無毛;心皮多數(shù)
。瘦果扁,卵形或印圓形
,長4-6mm
,無毛,宿存花柱羽毛狀
,長約2.2cm?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ㄆ?-6月
,果期7-9月。2.小木通
,木質(zhì)藤本,長達6m
。莖圓柱形
,有縱條紋
,小枝有棱
,有白色短柔毛
,后脫落無毛
。葉對生
;葉柄長5-7.5cm
;三出復葉
,小葉片革質(zhì),卵狀披針形
、卵形或披針形,長4-16cm
,寬2-8cm
,先端漸尖,基部圖形或淺心形
,全緣,兩面無毛
。聚傘花序圓錐狀
,頂生或膠生;腋生花序基部有宿存芽鱗片
,長0.8-3.5cm;花序下部苞片近長圓形
,常3淺裂
,上部苞片較小,披針形或鉆形
,花兩性,直徑3-4cm
;萼片4-7
,開展,長圓形或橢圓形
,長1-4cm,寬0.3-2cm
,外面邊緣有短柔毛
;花瓣無
;雄蕊多數(shù)
,無毛
,花藥長圓形;心皮多數(shù)
。瘦果扁
,橢圓形
,長3mm疏生柔毛
,宿存花柱羽毛狀,長達5cm
。花期3-4月
,果期4-7月
。
性狀 : 1.性狀鑒別 (1)繡球藤 莖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1-3cm,表面黃綠色至暗紫紅色
,具縱溝及核脊
,近無毛,有的外皮呈縱向撕裂
;節(jié)部膨大,有葉痕及枝痕
。質(zhì)硬脆易折斷
,斷面纖維狀,有放射狀紋理及導管孔
,髓部黃白色或黃綠色,有空隙
。氣微
,味微苦。(2)小木通 圓柱形
,長短不一,直徑一般為0.5-2.5cm。表面棕黃色或黃褐色
,有的扭曲
,有細縱棱,棱粗細均勻
。粗皮呈長條樣層層縱向撕裂。節(jié)膨大
,有2個對生的枝痕
。質(zhì)硬,不易折斷
,斷面不整齊。皮部薄
,黃棕色;木部占大部分
,淺黃色
,車輪紋明顯
,有的有裂隙
,導管孔大小不一,散在
;髓部小
,黃白色
,有的為空洞
。氣微,味淡
。以條粗,斷面色黃白者為佳
。2.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1)繡球藤落皮層和木柱層多已除去
,有的殘存。韌皮纖維束與射線厚壁細胞相連接構(gòu)成厚壁組織環(huán)帶
,通常為二層,同心排列
,每條環(huán)帶有1-3層細胞
;射線厚壁細胞向內(nèi)延伸,使整個厚壁組織環(huán)帶呈波浪形
,有時其各部不連接
,兩條環(huán)帶間有切向排列的纖維和頹廢的篩管群。形成層不明顯
。木質(zhì)部占絕大部分
,除射線細胞外,壁均木化
。年輪明顯,春材導管大型
,環(huán)狀排列
,秋材主為纖維和木薄壁細胞;初生射線約12條
,次生射線少而短。髓部較小
,細胞壁木化
。(2)小木通 韌皮部有兩條波浪狀彎曲的厚壁組織環(huán)帶與韌皮薄壁組織相間排列,環(huán)帶的峰部為纖維束
,谷部為厚壁細胞,處于射線部位
;峰部的內(nèi)側(cè)有一條切向的韌皮纖維束帶與峰的兩端相連接而形成一個弓形框狀
,每一維管束中約有兩個弓形框,徑向排列
,射線處厚壁細胞徑向延長。木質(zhì)部年輪不明顯
,導管散在
。
毒性 : 1.急性毒性試驗11.LD50測定:選用18-22g小鼠(雌雄兼有),ip,記錄72h內(nèi)的小鼠死亡率,按改良寇氏法測定LD50
。結(jié)果川木通為25.95±2.89g/kg
。1.2死亡率測定:將藥物的0%、100%死亡率組數(shù)據(jù)
,換算為成人口服量(按小鼠為人的100倍
、口服量為ip量的2倍換算。人體重以50kg計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引起小鼠100%死亡的劑量
,成人口服量川木通為40g/50kg
。因此
,臨床中毒病人服用的劑量為60g以上
,超過了引起100%死亡率的劑量。O%死亡率是換算的成人量川木通為20g/5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