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Cū Yè ěr Cǎo
別名 : 節(jié)節(jié)花
來源 : 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粗葉耳草Hedyotis hispida Retz.[Oldenlandia hispida Poir.]的全草。全年可采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小兒麻痹癥(癱瘓),感冒發(fā)熱咽喉痛,腸胃炎;外用治蛇咬傷,蜈蚣咬傷,狗咬傷。 用法用量 :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傷口。 摘錄 : 《全國中草藥匯編》 拼音注音 : Cū Yè ěr Cǎo 別名 : 節(jié)節(jié)花 出處 : 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來源 : 為茜草科植物粗葉耳草的全草。秋季采全草,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陰濕地。分布我國南部。 原形態(tài) : 一年生披散草本。枝粗糙或被粗毛。葉無柄,近膜質或紙質,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 性味 : 甘,平。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復方 : ①治小兒麻痹癥:鮮粗葉耳草五錢,葫蘆茶五錢。水煎服。②治胃炎:鮮粗葉耳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②治胃炎:鮮粗葉耳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摘錄 : 《中藥大辭典》 拼音注音 : Cū Yè ěr Cǎo 別名 : 鶯哥利 英文名 : Herb of Hispid Hedyotis 出處 : 出自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來源 :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粗葉耳草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草叢 原形態(tài) : 粗葉耳草 性狀 : 性狀鑒別 全草長25-50cm。莖圓柱形 歸經(jīng) : 肺 性味 : 苦 功能主治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小兒麻痹癥,風濕痹痛,感冒發(fā)熱 復方 : ①治小兒麻痹癥: 鮮粗葉耳草五錢,葫蘆茶五錢 摘錄 : 《中華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aocai/97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中藥大辭典》:粗葉耳草
《中華本草》:粗葉耳草